流通市值:42.76亿 | 总市值:65.62亿 | ||
流通股本:1.77亿 | 总股本:2.71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1-05 | 中国银河 | 翟启迪 | 买入 | 维持 | 24Q3业绩表现稳健,内伸外延赋能成长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事件: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60亿元,同比增长11.79%;实现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21.17%。其中,24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34亿元,同比增长2.08%、环比下降1.44%;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43.91%、环比增长21.16%。 费用管控能力增强,24Q3业绩表现稳健。前三季度,我国白色家电、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同期,冷柜、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空调、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0%、7.5%、6.7%、8.0%、2.7%。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发展,充分发挥大化工、大健康为两翼的纵向一体化产业平台优势,带动各板块业务同步发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盈利稳步增长。分季度来看,24Q3公司营业收入仍维持较高水平;销售毛利率为7.9%,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或与公司强化费用管控能力有关,24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0%,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8月24日《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家电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随政策效果逐步体现,预计终端家电消费有望向好,或提振上游改性材料需求,利好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完善纵向一体化布局,“新材料+”助力大化工持续升级。一方面,公司通过向上游业务纵向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国恩一塑一期60万吨/年PS、香港石化25万吨/年PS、江苏国恒20万吨/年PP树脂、日照国恩12万吨/年EPS产能。此外,国恩一塑二期40万吨/年PS项目正稳步推进,日照国恩EPS产能计划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公司紧抓能源消费变革转型的发展机遇,横向布局纤维增强轻量化复合材料领域。公司已实现新能源汽车HP-RTM工艺巧克力超薄电池包产品量产,向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批量供货,目前正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复合材料箱体的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工作。此外,公司计划适时启动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项目、POE光伏胶膜一体化项目、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项目等,届时或为公司注入中长期成长动能,推动公司在大化工领域的全面升级。 扩增空心胶囊产能,“胶原+”打造大健康版图。公司控股东宝生物,以及由东宝生物收购益青生物股份,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益青生物现有空心胶囊产能390亿粒/年,目前正全力推进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扩产项目,随着该项目全面投产,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将扩张至近700亿粒/年,将成为国内单体产能位居前列、品种门类齐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心胶囊专业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计划紧密围绕“胶原+”,创新推进胶原在“医、健、食、美”全方位深度应用和布局,适时启动产业一体化战略,充分依托产能优势,构建“明胶-胶原蛋白-‘胶原+终端系列’”、“明胶-胶囊-‘胶原+终端系列’”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多赛道纵向一体化产品。力争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高值化、成为国货胶原领导品牌。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6.19、229.84、260.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8.08、10.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93%、25.68%、34.27%;EPS分别为2.37、2.98、4.00元,对应PE分别为9.73、7.74、5.7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2024-04-28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翟启迪 | 买入 | 维持 | 多业务同步发力,“一体两翼”持续扩张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39亿元,同比增长30.08%;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下降29.67%。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22亿元,同比增长22.35%;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9.70%。 大化工与大健康板块同步发力,全年营收规模逆势扩张公司充分发挥纵向一体化产业平台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持续开拓客户群体,提升在细分市场占有率。2023年公司各板块业务同步发力,全年营收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大化工产业方面,改性材料、复合材料、绿色石化材料及新材料营收稳步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8.26%、38.19%、155.83%,主要系销量大幅增长所致。其中,改性材料、复合材料、绿色石化材料及新材料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1.94%、63.28%、181.69%。大健康产业方面,营收同比增长3.47%,毛利率同比增加0.91个百分点。其中,空心胶囊销量同比增长2.98%。子公司东宝生物核心产品新客户进一步增加,同时大力开展出口业务带动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7.54%,为后续主营业务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持续完善纵向一体化布局,“新材料+”助力大化工全面升级一方面,公司通过向上游业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一塑一期60万吨/年PS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40万吨/年PS项目正稳步推进实施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PS单体生产工厂。江苏国恒20万吨/年PP树脂已全面投产。日照国恩化学目前具备12万吨/年EPS生产能力,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公司紧抓能源消费变革转型的发展机遇,推进新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公司已实现新能源汽车HP-RTM工艺巧克力超薄电池包产品量产,向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等批量供货,目前正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复合材料箱体的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工作。此外,公司计划适时启动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项目、POE光伏胶膜一体化项目、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PHB)项目等,届时或为公司注入中长期成长动能,推动公司在大化工领域的全面升级。 空心胶囊产能持续增长,“胶原+”推动大健康版图持续扩张公司通过收购东宝生物以及由东宝生物收购子公司益青生物控股权,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了从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随着“150亿粒/年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项目”全面达产,益青生物现有空心胶囊产能390亿粒/年;目前正全力推进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扩产项目,随着该项目全面投产,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将扩张至近700亿粒/年,将成为国内单体产能位居前列、品种门类齐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心胶囊专业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计划紧密围绕“胶原+”,创新推进胶原在“医、健、食、美”全方位深度应用和布局,适时启动产业一体化战略,充分依托产能优势,构建“明胶-胶原蛋白-‘胶原+终端系列’”、“明胶-胶囊-‘胶原+终端系列’”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多赛道纵向一体化产品。力争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高值化、成为国货胶原领导品牌。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3.10、239.44、270.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8.14、1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30%、28.17%、31.68%;EPS分别为2.34、3.00、3.95元,对应PE分别为9.17、7.15、5.4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2023-10-31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翟启迪 | 买入 | 维持 | Q3盈利承压,“一体两翼”持续扩张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29.3%。其中,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9.7%;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18.0%、环比下降13.7%。 Q3营收规模持续扩张,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方面,公司第三季度营收环比持续增长,业务规模稳步扩张。另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PS、ABS、PP等市场价环比均有所上行,预计公司原料端成本压力有所加大,叠加下游市场需求复苏相对缓慢等因素影响,Q3公司销售毛利率9.8%,环比略微下降0.9个百分点。第四季度以来,PS、ABS、PP等市场价有所回落,同时PS价差(苯乙烯)环比有所回升,或有助于公司盈利企稳修复。 内生外延构筑一体化优势,大化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一方面,公司通过向上游业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一塑一期60万吨/年PS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40万吨/年PS项目正稳步推进实施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聚苯乙烯单体生产工厂。江苏国恒20万吨/年PP装置已全面投产。日照国恩化学目前具备12万吨/年EPS生产能力,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公司紧抓能源消费变革转型的发展机遇,推进新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公司已实现新能源汽车HP-RTM工艺巧克力超薄电池包上盖的量产,向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批量供货,供货量稳步提升。 围绕“胶原+”推动纵向一体化,大健康业务前景广阔公司通过收购东宝生物以及由东宝生物收购子公司益青生物控股权,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了从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益青生物目前拥有空心胶囊产能240亿粒/年,正在全力推进“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项目”、“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扩产项目”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将扩张至近700亿粒/年,将成为国内单体产能位居前列、品种门类齐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心胶囊专业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计划紧密围绕“胶原+”,推进胶原在“医、健、食、美”全方位创新应用和深度布局,充分依托产能优势,构建“明胶-胶原蛋白-胶原+终端系列”、“明胶-胶囊-胶原+终端系列”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多维度纵向一体化产品矩阵,力争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高值化、成为国货胶原领导品牌。 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7.50、196.68、211.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6.71、8.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4%、35.58%、20.85%;EPS分别为1.83、2.47、2.99元,对应PE分别为11.44、8.44、6.9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 ||||||
2023-08-30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翟启迪 | 买入 | 维持 | 大化工产业承压,“一体两翼”助力规模扩张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事件 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79.3 亿元,同比增长 29.4%;实现归母净利润 2.51 亿元,同比下降 33.9%。其中,23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7.0%、环比增长19.4%;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 亿元,同比下降 43.3%、环比增长 43.7%。 各板块业务同步发力,公司 H1 营收逆势增长 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纵向一体化平台优势, 各板块业务同步发力, 营收规模逆势增长。大化工产业方面,改性材料、复合材料、绿色石化材料及新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47.9%、 24.1%、 189.3%。 改性材料领域,公司深度挖掘家电、汽车等传统市场,聚力开发新能源、家居建材、通讯、电缆、储能等细分市场。同时,公司加快开发新能源产业链相关 PE、 PO、PPO 材料,并大力推广无卤阻燃增强 PA6 材料在电池隔板领域的运用,对新能源产业链客户群体供货量稳步提升。 复合材料领域,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 HP-RTM 工艺巧克力超薄电池包上盖的量产,并向宁德时代批量供货。绿色石化材料领域,浙江一塑一期 PS、江苏国恒 PP 树脂销量稳步提升。 大化工产业毛利率 10.0%,同比下降 6.8 个百分点,拖累 H1 业绩表现。 大健康产业方面, 公司明胶、空心胶囊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明胶、胶原蛋白及其衍生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8.4%、 13.6%。 其中, 健康产业整体毛利率 25.7%,同比略微下降 1.2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强的盈利韧性。 内生外延构筑一体化优势,大化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一方面,公司通过向上游业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一塑一期 60 万吨/年 PS 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 40 万吨/年 PS 项目正稳步推进实施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聚苯乙烯单体生产工厂。江苏国恒 20 万吨/年 PP 装置已全面投产。日照国恩化学目前具备 12 万吨/年 EPS 生产能力,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公司紧抓能源消费变革转型的发展机遇,推进新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 公司已实现新能源汽车 HP-RTM 工艺巧克力超薄电池包上盖的量产, 向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批量供货,并将该技术向其他领域深耕拓展。 大健康业务前景广阔,空心胶囊产能扩张进行时 公司通过收购东宝生物以及由东宝生物收购子公司益青生物控股权,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了从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 完成对大健康产业中的明胶、生物医药、医美、个人护理等细分行业的战略布局。 益青生物目前拥有空心胶囊产能 240 亿粒/年, 正在全力推进“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项目”、“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扩产项目”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 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将扩张至近 700亿粒/年,将成为国内单体产能位居前列、品种门类齐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心胶囊专业生产基地。 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67.50、 196.68、 211.8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14、 8.35、 10.6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2%、 36.03%、 27.76%; EPS 分别为 2.26、3.08、 3.93 元,对应 PE 分别为 9.85、 7.24、 5.67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 ||||||
2023-04-26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 | 买入 | 维持 | 营收稳步增长,“一体两翼”规模优势凸显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06亿元,同比增长37.28%;归母净利润6.63亿元,同比增长3.14%;基本每股收益2.44元,同比增长2.95%。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5亿元,同比增长32.33%;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减少13.08%;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同比减少13.64%。 公司产销持续放量,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公司充分发挥纵向一体化平台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以及持续优化客户群体,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大化工产业方面,改性材料、复合材料、绿色石化材料及新材料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53.18%、32.97%、237.68%;改性材料、复合材料营收稳步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7.51%、18.18%。大健康产业方面,营收同比增长85.77%,毛利率同比提升1.56个百分点。其中,ToB端业务市场需求整体向好,全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明胶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0%,创历史新高;原料胶原蛋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91%,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 内生外延构筑一体化优势,大化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一方面,公司通过向上游业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一塑一期60万吨/年PS项目已初步实现投产,二期40万吨/年PS项目正稳步推进实施中,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聚苯乙烯单体生产工厂。江苏国恒20万吨/年PP装置已全面投产,产品销量稳步提升。日照国恩化学目前具备12万吨/年EPS生产能力,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另一方面,公司紧抓能源消费变革转型的发展机遇,推进新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公司新能源复合材料新品陆续量产,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已与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重点开发HP-RTM预成型、注胶、激光切割、气密性检查等相关工艺在新能源复合材料巧克力超薄电池包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公司复合材料板块重要一极。 大健康业务前景广阔,空心胶囊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完成对东宝生物的收购,通过东宝生物收购子公司益青生物控股权,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了从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完成对大健康产业中的明胶、生物医药、医美、个人护理等细分行业的战略布局。益青生物目前拥有空心胶囊产能300亿粒/年,正在全力推进“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项目”建设,并正在规划建设“新型空心胶囊智能产业化扩产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益青生物空心胶囊产能将扩张至近700亿粒/年,将成为国内单体产能位居前列、品种门类齐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空心胶囊专业生产基地。此外,保健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且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崛起,国内美护市场快速发展,公司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有望迎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79.7、205.1、222.9亿元,同比增长34.1%、14.2%、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9.6、11.1亿元,同比增长19.3%、21.1%、16.0%;EPS分别为2.92、3.53、4.10元,对应PE分别为8.3、6.9、5.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新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
2023-01-03 | 海通国际 | 刘威,庄怀超 | 增持 | 首次 | 首次覆盖:大化工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两翼,全面推动各板块业务快速发展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2022年Q3实现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加2.94%。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增长69.55%;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9.81%;实现扣非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加2.94%。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系经营规模扩张、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和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所致。财务费用受贷款利息增加和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所致同比增加84.41%。 国恩股份:大化工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两翼,全面推动各版块业务快速发展。国恩股份以纵向一体化产业平台为核心,以大化工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两翼,协同上下游产业链的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全面推动各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国恩股份是国内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专注于轻量化材料与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二十年,为2022北京冬奥会4000余名中国运动员及教练员使用口罩独家提供过滤材料。子公司东宝生物是国内明胶、胶原蛋白行业领军企业,专注于明胶、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品牌形象。子公司益青生物是国内最早生产全自动机制空心胶囊的厂家,在2007年就主持制定了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历史上第一个行业标准——《明胶空心胶囊》(YBX2000-2007),是行业标准的奠基者。 积极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2022年上半年改性材料营业收入为27.85亿元,占总营收的45.42%,同比增长25.90%;毛利率为16.92%,同比减少0.82个百分点;复合材料营业收入为11.05亿元,占总营收的18.03%,同比增长29.45%;毛利率为17.26%,同比减少1.47个百分点;光显材料营业收入为5.20亿元,占总应收的8.48%,同比增长21.63%。截止2021年底,公司改性材料产能为4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0.87%。复合材料产能为1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3.51%。公司同时通过战略投资年产100万吨聚苯乙烯(PS)项目和年产20万吨聚丙烯(PP)树脂生产线项目,积极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利用规模效应取得成本优势,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收购东宝生物、益青生物,持续推进在“医、健、食、美”领域的全面布局。在大健康产业,公司主要包含明胶、胶原蛋白及其衍生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新型功能肥料三大业务。2021年完成对东宝生物、益青生物的收购,分别从事明胶业务与空心胶囊业务,业务间具有高度协同效应。2022年上半年医用明胶及系列产品营业收入为4.71亿元,同比增加216.57%,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69%。东宝生物的原料胶原蛋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71%,新增客户40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益青生物在多个产品工艺上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EPS为2.74、3.70、4.55元。由于公司各个业务快速发展给予一定估计溢价,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22年15倍PE,合理目标价为41.10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 | ||||||
2022-10-26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 | 买入 | 维持 | 规模扩张助力业绩增加,内生外延赋能成长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3.52亿元,同比增长55.93%;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增长8.25%。其中,Q3实现营收42.21亿元,同比增长69.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9.81%。 规模扩张助力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张、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和收购的子公司(东宝生物)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等因素所致。其中,东宝生物于2021年9月并表,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Q3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12.36%,同比下降2.84个百分点;Q3毛利率9.46%,同比下降3.49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前三季度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系原料成本抬升、低毛利率的贸易业务增加等原因所致;随着原料端价格企稳回落,预期毛利率将有所修复。 内生外延塑造公司高成长属性公司各主营业务仍处在发展快车道,预计各业务仍将保持10%-30%左右增长,且通过向上游业务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年产100万吨聚苯乙烯(PS)项目和年产20万吨聚丙烯(PP)树脂生产线项目,积极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年产100万吨PS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PS单体生产工厂,其中一期年产60万吨装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投产。年产20万吨PP装置,目前已实现全面投产,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公司已与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重点开发新能源复合材料实现在巧克力超薄电池包的应用,未来将成为公司复合材料板块重要一极。此外,东宝生物子公司益青生物将在现有年产300亿粒胶囊产能的基础上,完成年产600亿粒空心胶囊的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投资建议公司各主营业务持续开拓,不断深化现有客户粘性并持续开发新客户,力促各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同时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向上游原料端进军,利用规模效应取得成本优势,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37、195、221亿元,同比变化40.7%、42.0%、1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10.4、12.2亿元,同比变化15.6%、39.3%、18.1%;EPS分别为2.74、3.82、4.51元,对应PE分别为9.9、7.1、6.0倍。看好公司低估和成长两重属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 ||||||
2022-08-31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 | 买入 | 维持 | 主营业务全面开拓,未来高成长可期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长47.76%;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7.63%;基本每股收益1.40元。其中,Q1、Q2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32、34.00亿元,同比增长80.03%、29.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2.61亿元,同比增长7.20%、7.82%。 公司大化工产业全面发展,改性塑料、复合材料贡献主要业绩22H1,公司改性塑料在黑电、白电、小家电及电动工具等客户业务量显著提升。复合材料新开发产品陆续量产,产品不断更新迭代,HP-RTM、SMC、BMC、热塑混纤材料多点开花,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其中,重点开发HP-RTM预成型、注胶、激光切割、气密性检查等相关工艺在新能源复合材料巧克力超薄电池包的应用,目前已与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未来将成为公司复合材料板块重要一极。光显材料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国内外客户合作,海外订单占比不断提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从收入来看,22H1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分别同比增长29.45%、21.63%;占比分别为45.42%、18.03%,合计63.45%。从毛利来看,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分别同比增长21.82%、19.30%;占比分别达到52.91%、21.41%,合计占74.32%。从毛利率来看,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分别为16.92%、17.26%,仅同比小幅减少0.82、1.47PCT,继续保持较强的盈利韧性。 公司大健康产业持续开拓,经营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大健康产业主要依托控股子公司东宝生物,从事明胶和胶原蛋白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东宝生物22H1业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72.18%;实现归母净利润5797万元,同比增长667.73%。东宝生物将进一步陆续推出系列新品,扩大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份额;其子公司益青生物将在现有年产300亿粒胶囊产能的基础上,完成年产600亿粒空心胶囊的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各板块仍处成长赛道,产业链一体化强化竞争力公司各主营业务仍处在发展快车道,预计各业务仍将保持10%-30%左右增长,且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年产100万吨聚苯乙烯(PS)项目和年产20万吨聚丙烯(PP)树脂生产线项目,积极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利用规模效应取得成本优势,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年产100万吨PS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PS单体生产工厂,其中一期年产60万吨装置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投产。年产20万吨PP装置,目前已实现全面投产,产品销量稳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拥有高成长属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3、176、200亿元,同比变化25.5%、43.2%、1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1.0、12.2亿元,同比变化18.7%、43.5%、11.4%;EPS分别为2.81、4.04、4.50元,对应PE分别为10.8、7.6、6.8倍。看好公司业务持续开拓带来的长期成长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 ||||||
2022-04-27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 | 买入 | 维持 | 营收稳步提升,“一体两翼”布局赋能成长 | 查看详情 |
国恩股份(002768)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66亿元,同比增长35.99%;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减少12.03%;基本每股收益2.37元,同比减少11.9%。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32亿元,同比增长80.03%;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7.20%;基本每股收益0.44元,同比增长7.32%。 依托新材料纵向一体化平台,主营业务业绩稳步增长公司充分发挥新材料纵向一体化平台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结构以及持续优化客户群体,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业绩稳步增长。从销量来看,改性塑料、复合材料、健康材料、药用胶囊等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2.2%、54.5%、78.7%、21.7%。从营收来看,改性塑料、复合材料等主业同比增长19.3%、63.1%;光显材料营收略微增长3.4%;同时通过收购东宝生物,实现医、民用明胶及系列产品方面的业绩增量。 收并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以大化工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在大化工产业方面,公司完成对浙江一塑和江苏国恒的收购,投资建设100万吨/年聚苯乙烯和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积极布局改性材料上游产业链。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公司完成对东宝生物的收购,并通过东宝生物收购子公司益青生物控股权,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打通明胶产业链,实现了从明胶到空心胶囊产业纵向一体化延伸,初步完成对大健康产业中的明胶、生物医药、医美、个人护理等细分行业的战略布局。 看好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持续成长属性公司各主营业务仍处在发展快车道,且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我们认为,公司拥有高成长属性,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5、157、189亿元,同比变化28.2%、25.7%、1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9.3、11.2亿元,同比变化17.8%、22.5%、20.7%;EPS分别为2.79、3.42、4.13元,对应PE分别为7.2、5.9、4.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