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2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买入 | 维持 | MLCC高容持续放量,SOFC未来可期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08亿元,同比增长20.96%,实现归母净利润19.59亿元,同比增长22.16%。单Q3公司实现收入23.6亿,同比增长20.8%,实现归母净利润7.2亿,同比增长24.9%。
经营分析
Q3收入、利润同比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Q3公司MLCC、插芯、PKG、基片浆料、燃料电池隔膜板等业务经营稳健。公司Q3毛利率43.39%,环比提升0.65pct,主要产品结构改善,MLCC高容产品放量,销售、管理、研发费率环比基本保持稳定。公司加速新产品布局和国产替代,产品规格型号不断丰富,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公司产品线上,公司MLCC产品不断实现技术和市场突破,品牌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
AI需求带动SOFC业务增长,看好高端MLCC放量。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凭借着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快速部署以及低碳潜力等优势,高度匹配数据中心用电的特征,在美国数据中心密集建设叠加电力缺口下,Bloom Energy作为行业核心龙头,未来订单有望超预期,后续关注CSP厂商下订单的催化及度电成本下降趋势。公司高容量和小尺寸MLCC研发进展显著,积极进行技术突破和客户拓展,未来公司有望凭借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拓展与MLCC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机会。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7.14、35.26、43.65亿元,同比+23.90%/+29.93%/+23.78%,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38、30、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MLCC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
| 2025-11-01 | 开源证券 | 陈蓉芳,张威震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前三季度利润稳健增长,SOFC业务打造新增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前三季度稳健增长,SOFC受益海外AI数据中心需求,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1)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08亿元,同比+20.96%;归母净利润19.59亿元,同比+22.16%;扣非归母净利润17.06亿元,同比+18.74%;销售毛利率42.49%,同比-0.28pcts;销售净利率30.08%,同比+0.28pcts。(2)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3.60亿元,同比+20.79%,环比+1.90%;归母净利润7.21亿元,同比+24.86%,环比+2.40%;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22.23%,环比+3.60%;毛利率43.39%,同比-0.90pcts,环比+0.66pcts;净利率30.55%,同比+1.00pcts,环比+0.14pcts。(3)我们认为随着AI数据中心对SOFC需求增加,公司有望将SOFC业务打造成新的增长曲线,我们维持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上调2026/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原值为32.94/38.79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20/33.52/41.1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8/28.4/23.2倍,维持“买入”评级。
MLCC产品型号全覆盖,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公司产品需求增长公司MLCC产品现已覆盖微小型、高容、高可靠、高压、高频系列,形成了全面的产品矩阵,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在AI服务器领域,公司可供应0603-226、0805-476等小尺寸高容,1206-107、1210-107等大尺寸高容,48V电源系统应用领域,公司可供应0805-105-100V、1206-225-100V、1210-475-100V等规格。在光通信/光器件领域,公司可提供陶瓷插芯、陶瓷套筒、MT插芯、陶瓷导针、快速连接器等产品,受益于全球AI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光器件市场需求增加,上半年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销售持续增长。
AI数据中心拉动燃料电池需求增长,公司长期布局SOFC合作BE深度受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通过高温电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低碳无污染、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数据中心冷热电联供、医院酒店等分布式能源、船舶电源、沼气/垃圾填埋气发电、煤气化发电等场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海外AI数据中心带动分布式电力需求激增,公司与美国SOFC制造商Bloom Energy(BE)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其供应燃料电池隔膜片等产品。在SOFC电站方面,公司与深圳市燃气集团共建的光明区人民医院东院区300千瓦SOFC示范项目已正式投产,是全国首个该功率级商业化推广示范项目,后续公司将持续推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凭借SOFC业务的多年布局,在AI数据中心领域打开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新业务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9-25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闫春旭 | 买入 | 维持 | 三环集团:MLCC基本盘稳固,SOFC打造增长新引擎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主要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毛利率42.0%,同比增长约0.1pcts。公司25Q2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4.2%,环比增长26.3%;实现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32.3%;实现毛利率42.7%,同比小幅下降0.7pcts,环比提升1.7pcts。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1)MLCC产品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2)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AI服务器建设加速,光通信市场需求增加,公司陶瓷插芯及相关产品销售持续增长。MLCC业务稳步推进,SOFC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1)MLCC:公司MLCC产品已形成覆盖微小型、高容、高可靠、高压、高频的全面产品矩阵,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并推出了M3L系列、“S”系列、柔性电极产品、高频Cu内电极产品等一系列特色产品,超高容MLCC荣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金奖。
2)SOFC:公司在SOFC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子公司深圳三环承建的300千瓦SOFC商业化推广示范项目已正式投产,该项目为全国首个同类项目。
3)陶瓷封装基座及陶瓷浆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价格传导机制的影响,公司陶瓷封装基座以及陶瓷浆料业务毛利率有所承压;对此,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推动新规格、新应用和小型化产品的开发。
4)插芯及其他: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建设,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销售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生物陶瓷领域也取得进展,髋关节假体陶瓷球头和内衬实现稳定量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92.07/114.32/141.51亿元(前值90.38/107.03/126.9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82/37.14/48.30亿元(前值27.32/32.64/38.79亿元),对应EPS为1.45/1.94/2.52元,对应PE为33.29/24.93/19.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
| 2025-09-03 | 华源证券 | 葛星甫,白宇 | 买入 | 维持 | 隔膜板&MLCC表现亮眼,PKG及浆料毛利率承压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投资要点:
高容MLCC保持良好增长,光器件受益AI算力建设。公司MLCC产品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现已覆盖微小型、高容、高可靠、高压、高频系列,形成了全面的产品矩阵,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此外,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AI服务器建设进程加快,光器件市场需求增加,上半年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销售持续增长。
PKG及陶瓷浆料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承压下,综合毛利率仍保持高速增长,体现公司MLCC&插芯等主业毛利高速提升。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价格传导受阻的影响,公司陶瓷封装基座以及陶瓷浆料业务毛利率有所承压,对此,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推动新规格、新应用和小型化产品的开发。公司二季度实现综合毛利率42.74%,环比提升1.73pct,在PKG及陶瓷浆料竞争环境恶劣的背景下,高容MLCC、数据中心用陶瓷插芯、SOFC陶瓷隔膜板等主业带动综合毛利率稳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2/32.78/41.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9%/25.01%/25.13%,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0.07/24.06/19.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据中心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乏力风险,国际局势动荡风险 |
| 2025-08-22 | 华源证券 | 葛星甫,白宇 | 买入 | 首次 | 先进陶瓷平台龙头,三轮驱动开启成长新篇章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投资要点:
燃料电池市场前景广阔,SOFC陶瓷隔膜板成为增长新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市场前景广阔,随着AI算力对电力需求不断提升,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将带动三环集团隔膜板业务收入增长。
MLCC持续技术投入,开拓国产替代空间。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汽车电子MLCC市场不断扩展,2024年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仅为9.2%,三环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未来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国产化替代。
光通信市场扩大,陶瓷产品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产品有望持续贡献营收。陶瓷插芯及套筒,三环集团MT插芯、MT短纤系列、陶瓷封装管壳等产品有望受益于下游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持续为公司营收做出积极贡献。在5G、物联网及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的驱动下,公司另一主要业务——陶瓷封装基座(PKG)预计也将实现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2/32.77/41.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9%/25.00%/25.13%,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0.88/24.71/19.75倍。我们选取风华高科、中瓷电子、蓝思科技为可比公司,其2025年平均PE约33.12倍。公司深耕陶瓷类电子材料50余年,得益于AI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推动,成长空间广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据中心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乏力风险,国际局势动荡风险 |
| 2025-05-14 | 西南证券 | 王谋,徐一丹 | 买入 | 首次 | 业绩稳健增长,高容MLCC有望持续放量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23.0%。。
Q1业绩复合预期,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1)营收端:公司25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7.2%,延续了稳健增长的态势,主要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有所修复、公司高规格产品出货量提升。2)利润端: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主要因为下游需求提升、稼动率有所改善;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毛利率约41.0%,同比增加0.9pp;净利率约29.1%,同比增加1.3pp。3)费用端: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约1.2%,同比微增0.1pp;管理费用率整体较为稳定,约为5.1%;研发费用率7.9%,同比下降0.2pp。
MLCC产品矩阵不断丰富,高容产品持续放量。公司不断突破MLCC生产的关键技术,产品不断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产品系列。与此同时,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车规级产品验证、导入进展顺利,小尺寸产品不断突破、实现批量供货,且在客户端的份额逐渐爬坡。公司新建高容MLCC产能陆续落地,随着高容产能不断释放、国产替代国产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MLCC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下游需求向好、端侧AI发展带动终端MLCC用量和规格需求提升,叠加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产能和稼动率提升等因素,公司MLCC业务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
传统业务触底回升,新业务进展顺利逐步贡献新的增量。公司传统陶瓷插芯业务市占率稳居第一位,2024年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通过自研实现打破海外企业在陶瓷封装基座领域的技术垄断,伴随下游晶振需求修复、国产化替代趋势推进,公司产品有望加速导入市场。此外,公司持续推进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产品创新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氮化铝陶瓷基片、燃料电池隔膜板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业绩贡献有望逐步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7.3/32.4/38.6亿元。考虑到公司快速成长的MLCC业务是被动元件领域具有较高成长性的赛道、国产替代尚有广阔空间可拓展;公司作为平台型电子陶瓷企业在产业链布局、成本和价格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公司高容产品放量进展优于预期、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格42.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达预期、高容产品放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
| 2025-05-01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买入 | 维持 | 持续突破高端产品,看好高容放量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2%。25Q1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增长17.24%;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3.02%;扣非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18.71%。
经营分析
2024年,从下游需求来看,消费电子、车载、光通信等领域呈现出恢复态势,细分领域客户需求稳步提升。公司加速新产品布局和国产替代,产品规格型号不断丰富,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公司产品线上,公司MLCC产品不断实现技术和市场突破,品牌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市场认可度得以逐渐提高,全年销售同比显著增长;插芯及相关产品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作为行业龙头全年销售同比增长。25Q1受淡旺季影响,收入利润环比减少,同比增长,25Q1毛利率为41.01%,环比下滑2.56pct主要系金价上涨影响PKG产品成本,相对低毛利率的产品营收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看好高端MLCC放量,积极布局高容、小尺寸、车规产品。公司高容量和小尺寸MLCC研发进展显著,积极进行技术突破和客户拓展,未来公司有望凭借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拓展与MLCC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机会。建议关注后续扩产+价格的弹性,跟踪需求端回暖及持续性,看好公司未来高容国产替代空间以及AI端侧产品应用拓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7.18、33.93、41.73亿元,同比+24.09%/+24.83%/+23.01%,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5、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MLCC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
| 2025-04-30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李元晨 | 增持 | 维持 | 三环集团:AI驱动业绩强势增长,研发持续投入产品应用拓宽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主要观点:
事件:三环集团发布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73.8亿元,同比增长约28.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1.9亿元,同比增长约3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9.3亿元,同比增长约58.2%。
公司25Q1实现营业收入约18.33亿元,同比增长约17.2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5.33亿元,同比增长约23.0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约18.7%
公司业绩2024年实现业绩高增,主要归因于:1)消费电子、车载、光通信等下游市场需求复苏:2)公司高容MLCC、插芯及相关产品放量,高价值量产品拉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毛利率水平稳健增长,三费处于合理区间
2024年公司实现毛利率约43.0%,同比增长约3.2pct;对应24Q4实现毛利率约43.57%,同比增长约3.6pct,环比下降约0.7pct。公司三费控制合理,2024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5.6%/7.9%,同比下降0.2pct/1.9pct/1.6pct
高端MLCC/陶瓷插芯产品放量,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1)MLCC:公司已逐步突破MLCC生产的关键技术,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发展方向上不断取得进步,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多个高容规格已实现批量供货,客户份额稳步提升。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不断突破粉体微粒化、介质层薄层化、多层化技术及高精密设备技术等MLCC技术壁垒。2)陶瓷插芯/管壳:公司开发高速光通信用多芯MT插芯,24芯单模低损规格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公司持续拓展高速光通信用管壳高端化规格产品,400G管壳已实现量产,相干收发模块管壳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此外,公司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一系列新品开发有序进行。未来,公司将继续挖据光通信、数据中心心、泛半导体、车载、新能源、AI、机器人、生物健康等相关的产品,拓展多元化产品应用领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2/32.64/38.79亿元,对比此前2025-2026年原预期利润的27.18亿元和31.41亿元有所上调。对应PE为24.32/20.36/17.1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
| 2025-04-27 | 开源证券 | 陈蓉芳,张威震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MLCC产品线持续完善,全年业绩稳健增长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下游需求复苏驱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盈利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1)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3.75亿元,同比+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38.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58.22%;销售毛利率42.98%,同比+3.15pcts;销售净利率29.70%,同比+2.05pcts。(2)2024年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94亿元,同比+23.03%,环比+2.09%;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33.79%,环比+1.63%;扣非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44.31%,环比-5.43%;毛利率43.57%,同比+3.61pcts,环比-0.73pcts;净利率29.41%,同比+2.29pcts,环比-0.14pcts。(3)2024年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复苏,公司全年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鉴于下需求将持续复苏,我们略上调公司2025/2026盈利预测(原值为26.94/32.85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8.20/32.94/38.7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0/20.5/17.4倍,维持“买入”评级。
持续加大MLCC研发投入,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在MLCC产品上,公司坚持技术研发,目前已逐步突破MLCC生产关键技术,实现品质提升和产品稳定交付,在高容量、小尺寸两个发展方向上不断取得进步,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多个高容规格已实现批量供货,已形成相对全面的产品矩阵。2024年,随着下游消费电子、车载、光通信等领域复苏,公司前期研发项目的投入转换为积极结果,MLCC产品客户需求与份额稳步提升,销售同比显著增长。
积极探索精密陶瓷与先进材料,插芯受益数据中心建设而快速增长
公司坚持“材料+”产品战略,积极挖掘数据中心、车载、手机及工控等领域的新市场潜力。2024年,公司持续探索先进材料与陶瓷技术的融合,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公司积极推动骨科假体部件领域的研发,三环生物“TC-BIO陶瓷髋关节部件”已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文档登记;公司插芯及相关产品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销售同比大幅增长。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新业务不及预期风险。 |
| 2025-04-25 | 财信证券 | 何晨,汪颜雯 | 增持 | 维持 | 整体业绩稳健增长,MLCC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2024年年报点评 | 查看详情 |
三环集团(300408)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幅达38.55%;扣非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58.22%。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持续优化,毛利率同比提升3.15个百分点至42.98%,净利率同比提升2.05个百分点至29.70%。单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收19.94亿元,同比+23.03%,环比+2.10%;实现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33.79%,环比+1.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44.31%,环比-5.53%;实现毛利率43.57%,同比+3.61pct,环比-0.73pct;实现净利率29.41%,同比+2.29pct,环比-0.14pct。
持续突破MLCC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产品向高容量、小尺寸方向发展。针对市场发展变化,公司持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的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逐步实现品质提升和产品稳定交付,现已形成相对全面的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已逐步突破MLCC生产的关键技术,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多个高容规格已实现批量供货。公司MLCC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客户份额稳步提升,为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公司插芯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海外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和国内大模型不断推出,带来海量的数据存储、处理需求,对算力网络的承载能力和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相关光器件需求有所上升。面对这一变革浪潮,公司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革新。除了传统产品陶瓷插芯及套筒,公司MT插芯、MT短纤系列、陶瓷封装管壳等新产品也出现在各大展会上,吸引了全球多个客户的关注。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5.83亿元,同比增长6.83%。公司积极推动骨科假体部件领域的研发,推出全产业链自主研发的陶瓷球头和内衬等产品,三环生物“TC-BIO陶瓷髋关节部件”已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文档登记。公司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助力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产品的创新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先进材料与陶瓷技术的融合,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
盈利预测和估值:公司深耕电子陶瓷元件行业,专注于电子元件及先进材料研发,产品覆盖电子电气、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众多应用领域。随着终端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回暖以及AI技术等领域的蓬勃兴起,公司产品有望实现量价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91.87/110.53/127.87亿元,同比增长24.57%/20.31%/15.69%,实现归母净利润26.54/31.69/36.95亿元,同比增长21.14%/19.43%/16.60%,对应EPS为1.38/1.65/1.93元,对应当前价格的PE为25.73/21.54/18.47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