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57.36亿 | 总市值:83.20亿 | ||
流通股本:1.76亿 | 总股本:2.56亿 |
英搏尔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3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2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3-31 | 群益证券 | 何利超 | 增持 | 维持 | 亿航智能成功获得OC合格证,公司深度参与相关eVTOL制造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事件: 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合肥国资委和亿航智能合资成立)、广东亿航通航于同日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代表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四证齐全”的eVTOL,商业化进程全球领先。公司作为与亿航智能深度合作的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维持“买进”评级。 亿航智能成功获得OC合格证,eVTOL商业化步伐领跑全球: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广东亿航通航于同日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主要评估运营地区基础设施安全、运营资质、售后维修等方面,取得OC意味着运营商将有资格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据合翼航空介绍,获得运营合格证后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内测,等运营路线完善后即将正式对社会大众开放。后续将围绕旅游观光、交通接驳、物流运输等场景,基于枢纽港和运营中心两处基础设施,在骆岗公园率先开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营。除合肥以外,亿航已在广州、深圳、太原、无锡、上海、太原等城市积极筹备OC申请。我们认为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个“四证齐全”的eVTOL厂商,在eVTOL商业化领域领跑全球,英搏尔作为深度合作方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与亿航智能深度合作,将打开新一轮增长空间:公司与亿航智能在eVTOL相关领域已签署了相关战略技术合作协议,并参与了相关私募股权定向增发;并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相关子公司,深入参与eVTOL总装前各工序、零部件的生产、亿航智能云浮工厂及其他生产基地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亿航智能eVTOL相关产能今明两年预计将会快速爆发,公司作为A股唯一相关合作公司,业绩将伴随eVTOL制造业爆发而深度受益。 传统业务受益于新能源车放量,业绩快速增长:公司是少数具备新能源车动力系统全工艺生产能力的制造厂商,可为车企提供驱动总成、电源总成、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模块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已实现从A级、B级、MPV、SUV等全系乘用车型量产配套,单车配套价值量也从3000元提升至近万元。目前公司已与吉利、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奇瑞、江淮、小鹏等车企长期合作,正在拓展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车企合作。受益于新能源车市场放量,公司2020-2023年营收CAGR高达67%,未来仍将持续受益于新能源车增长的行业环境。 新能源车需求带动前三季度业绩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27.51%;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18.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386%。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下游新能源车领域需求增长,定点车型销售快速增长,公司产品顺利交付带动的营收增长;此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本,持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公司产品毛利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了运营效率,优化运营成本,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盈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1.21亿、2.21亿元,YOY分别为-1.4%、+48.7%、+83.2%;EPS分别为0.32元、0.47元、0.87元,当前股价对应A股2024-2026年P/E为115/74/42倍,考虑到公司有望受益于亿航智能商业化推荐,维持“买进”建议。 风险提示:1、eVTOL产业发展不及预期;2、新能源车市场不及预期。 | ||||||
2025-01-15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第二家低空客户落地,横向纵向拓展两开花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第二家低空客户落地,夯实核心Tier1地位 1月13日,公司公告与亿维特航空达成合作,计划联合客户开发适用于其ET9eVTOL(首飞完成,计划2027年完成取证,最大起飞重量2.2吨,最大航程240公里)的高性能一体化电机电控,并收取技术服务报酬。我们认为继亿航智能后第二家低空客户的落地凸显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市场认可度,公司有望凭借产品及先发优势拓展更多客户;长期合作的吉利、小鹏、长安等客户均积极布局低空领域,公司在eVTOL领域核心Tier1的地位不断夯实。行业认证与历史业绩构筑高进入壁垒,优异竞争格局或长期维持。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43/22倍,eVTOL业务成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绑定龙头,引领eVTOL整机代工 亿航智能是eVTOL龙头,拥有全球首款、目前国内唯一取得TC、AC、PC三证的eVTOL(EH216-S),申请的全球首个OC证或于近期获批。“三证”齐全开启批量制造,OC获批启动商业运营,供需两端打通加速产业发展。亿航智能已积累超千架eVTOL订单,正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积极扩产,2024Q3单季度调整净利扭亏,2025年或迎产能放量及盈利拐点。公司参股亿航智能并达成电机电控定点合作;通过与其合资,从电驱纵向拓展至整机制造,单机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公司有望成为eVTOL产业链中率先释放低空业绩的A股公司,开启“从0到1”的高速增长。 强研发驱动,产品天然适配eVTOL 公司研发实力强,管理层多为电气专家。其中董事长是西安交大电力工程博士,师从国家级电力电子技术泰斗王兆安教授,是广东省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核心专利,公司的“集成芯”产品具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同重量下功率较竞争产品提升超30%,堪称eVTOL的“绝配”。以研发实力为基,公司有望成为eVTOL产业链最大赢家。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5-01-10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维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低空电驱龙头再下一城,进军eVTOL整机制造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与亿航智能成立合资公司,进军eVTOL整机制造 1月8日,公司公告拟出资600万元和亿航智能设立合资公司,并持股60%。合资公司围绕eVTOL生产及上游零部件产业链开展业务,负责亿航智能eVTOL总装前各工序、零部件的生产、亿航智能云浮工厂及其他工厂的工艺优化。成立合资公司代表与亿航智能的合作再下一城,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深化合作,纵向拓展在低空领域的布局,eVTOL单机供货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行业认证与历史业绩构筑高进入壁垒,优异格局或长期维持。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44/22倍,eVTOL业务成长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绑定龙头亿航智能,确立低空电驱龙头地位 亿航智能是eVTOL龙头,拥有全球首款、目前国内唯一取得TC、AC、PC三证的eVTOL(EH216-S),申请的全球首个OC证或于近期获批。“三证”齐全开启批量制造,OC获批启动商业运营,供需两端打通加速产业发展。亿航智能已积累超千架eVTOL订单,正通过自建、合资等方式积极扩产,2024Q3单季度调整净利扭亏,2025年或迎产能放量及盈利拐点。公司已于2024年11月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及开发定点协议,并通过定增参股亿航智能,不断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拥抱万亿低空市场,实现先发与卡位,有望开启“从0到1”的高速增长。 研发实力强,产品适配eVTOL,核心Tier1雏形已现 公司研发实力强,管理层多为电气专家。其中董事长是西安交大电力工程博士,师从国家级电力电子技术泰斗王兆安教授,是广东省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依托核心专利,公司的“集成芯”产品具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同重量下功率较竞争产品提升超30%,堪称eVTOL的“绝配”。产品及先发优势助公司拓展更多客户,长期合作的吉利、小鹏、长安等客户积极布局低空领域,公司有望成为eVTOL领域的核心Tier1。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4-12-22 | 开源证券 | 孟鹏飞,熊亚威 | 买入 | 首次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军者,低空经济新星蓄势待发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军者,乘风低空经济,打造新增长曲线 公司核心产品为电驱总成和电源总成,下游覆盖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eVTOL等领域。公司研发实力强,创新的“集成芯”方案具备轻量化、高效能、低成本等优势。受益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司营收由2020年4.21亿元增长至2023年19.63亿元。公司正积极拥抱低空经济、工程机械电动化等新产业浪潮,打造新增长曲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1/1.42/2.81亿元,EPS分别为0.28/0.5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9/44/22倍。考虑电动工程机械、eVTOL业务的成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建设高标准产能拓展高端车市场,绑定全球龙头共享工程机械电动化红利(1)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电控、电驱、OBC市场份额分别为4%、1.5%、6.5%。公司手握集成芯、扁线油冷电机、碳化硅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通过新建高标准产能,落实大客户战略,瞄准B、C级乘用车市场,前期布局有望陆续开花结果。(2)特种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渗透率低,电动化大有可为。公司与杭叉集团深度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确立了在叉车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地位。公司与全球液压龙头博世成立合资公司,有望借博世渠道加速向全球工程机械客户拓展,已获得林德叉车、法国曼尼通、韩国斗山等国际客户认可。公司有望在工程机械、特种车等领域进入加速放量期。 联手亿航,卡位eVTOL电驱市场,核心Tier1雏形初现 eVTOL中电驱系统用量大、要求高,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或达40%)。仅考虑短途客运等四个场景,2030年eVTOL有望为电驱/电源系统贡献145/36亿元增量。公司“集成芯”在轻量化、功率密度等方面竞争力突出,尤其适配eVTOL。公司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并通过参股深度绑定。亿航在载人eVTOL领域是全球首家、目前国内唯一“三证”齐全的公司。英搏尔有望与亿航同享先发及卡位优势,并凭借技术、经验等优势开拓其他客户,打造eVTOL领域的核心Tier1。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低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
2023-04-24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 | 买入 | 维持 | 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业绩不及预期,平台化产品交付元年、利润拐点可期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投资要点 2022 年/2023Q1 营收同比+106%/-27%,利润端仍未实现盈利,交付端与业绩均不及市场预期。 公司 2022 年实现营收 20.06 亿元,同比+106%;实现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同比-47%;扣非归母亏损 0.29 亿元,同比-318%, 其中信用减值达 1.25 亿元(威马、雷丁计提 1.01 亿),股权支付费用为 0.20 亿元。 2022Q4/2023Q1 分别实现营收 6.29/2.58 亿元,分别同比+21/-27%;实现归母-0.08/-0.13 亿元,分别同比-127%/-169%;实现扣非归母-0.29/-0.16 亿元,分别同比-199%/-930%。 因原材料涨价、减值等影响,利润端不及市场预期。 23Q1 因燃油车降价、车企客户消化年底库存、特斯拉降价等影响,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毛利率因价格&成本、产品结构而带来压力,费用端仍在持续提升,今年起前期投入有望初显曙光。 2022 年毛利率 16.22%,同比-4.50pct;其中新能源车/场地车及其他毛利率分别 9.69%/49.03%,同比-1.37pct/-4.20pct。分季度看, 2022Q4/2023Q1 毛利率分别为 22.51%/16.98%,同比+2.30pct/+0.81pct,环比+11.15pct/-5.53pct。 22 年毛利率下滑主要系: 1)价格端: 下游车企“内卷”加剧、降本诉求强,同时电驱动公司竞争加剧,通过规模优先、价格策略以提升市占率,定点价格有所让步; 2)成本端: 原材料永磁体、硅钢、 半导体器件价格同比 21 年处在高位,公司为保交付,高价购买 IGBT 等材料。 3)结构性影响: 毛利率相对低的驱动/电源总成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展望后续,利润端有望稳步提升至合理水平: 1)具备成本和平台化规模优势的“集成芯”供货占比有望提升,替代定制化程度高、规模效应差、价格持续年降的老产品; 2)加速 IGBT 等成本项国产替代进程; 3)提升“集成芯”自动化率。 2023 年 4 月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 8.17 亿元,进一步加码产能( 7.17 亿用于新能源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车间建设,其余补流)。 客户&产品结构优化(核心看点是今年“集成芯”会放量),在手订单饱满, 节奏上23H1 交付有压力、 22H2 有望放量: 分产品来看, 1)总成产品收入占比超 60%,其中驱动总成出货 8.0 万台、营收 5.6亿元,分别同比+144%/+156%;电源总成出货 57.3 万台、营收 6.7 亿元,分别同比+169%/+138%;新技术方面,目前已完成扁线电机/碳化硅电控产线建设。 2) 单体产品(电机电控) 收入同增 13%,常规产品外, 双电机混动控制器 22H2 成功交付上汽通用五菱多款混动车型,铸铝转子异步电机配套高端四驱车、成功量产。 2023年供货结构往“集成芯”产品切换,平台化设计&制造有望带来成本端的降低。 分车型来看,新能源车 22 年实现营收 16.0 亿,同比+149%,占比提至 80%, A 级/A+级车型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乘用车方面, 来自吉利(主要)、 五菱、小鹏等 15+客户多款定点车型持续放量, TOP5 客户销售额占比 64%。“集成芯”也已定点上汽大通、吉利等客户,处于量产爬坡阶段, 23H2 有望实现放量。 商用车方面,为头部企业定制一体化后桥方案、积极开发油冷碳化硅驱动总成,切入重卡、皮卡等领域。场地车及其他营收 2.6 亿,同比+64%, 新增登高车湖南星邦等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因公司业绩&Q1 交付端不及预期,我们下调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 亿元( -0.74) /3.15 亿元( -0.40) /5.28 亿元,同比分别+432%/+141%/+68%,对应现价 PE 分别 35 倍、 15 倍、 9 倍。因公司今年起交付顺利情况下, 利润有望迎来较大弹性, 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相关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价格竞争加剧 | ||||||
2023-04-24 | 信达证券 | 陆嘉敏,曹子杰 | 英博尔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把握总成化趋势,收入实现高增长 | 查看详情 | ||
英搏尔(300681)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47.5%,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26.9%,归母净利润-0.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点评: 2022年收入延续高增长,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延续高景气度,公司产销两旺,总成产品占比提高,收入显著增长;受威马汽车与雷丁汽车等影响计提1.2亿元资产减值,叠加股份支付(0.2亿元)、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拖累,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47.5%),毛利率16.2%(同比-4.5pct),净利率1.2%(同比-3.6pct);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26.9%),归母净利润-0.13亿元,毛利率17.0%(同比+0.8pct),净利率-5.0%。 把握总成化趋势,收入实现高增长。2022年公司电驱总成(含电机控制器和多合一驱动总成)销量37.4万台(同比+95.7%),市占率5.4%(同比-1.0pct),收入5.6亿元(同比+156%),占比27.9%(同比+5.5pct);电源总成销量56.4万套(同比+201%),市占率8.6%(同比+2.3pct),收入6.7亿元(同比+138%),占比33.5%(同比+4.6pct)。公司持续进行较高研发投入,已开发出具有高效能、轻量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的“集成芯”六合一驱动系统,并获得吉利、上汽大通、江淮、东风、合众、哪吒等众多车企定点,随着新一代产品占比逐渐提高,有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发行可转债建设先进产能,奠定业绩增长基础。2023年4月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8.2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自动化车间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0万套第三代电驱总成及40万套第三代电源总成产品的产能。本次可转债有助于公司紧随高压化、集成化等发展趋势,通过引进智能化、自动化产线,进一步降低公司的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盈利预测:作为国内领先的电驱与电源供应商,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汽车行业电动化进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35、2.27、3.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20、13倍。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 ||||||
2022-10-28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李孝鹏,席子屹 | 买入 | 维持 | 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承压,静待盈利能力改善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事件说明。2022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2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增202.53%;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增91.40%;扣非归母净利润0.002亿元,同增1.19%。 三季度业绩承压。营收和净利:公司2022Q3营收5.08亿元,同比257.29%,环比-1.58%,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同比1629.79%,环比-4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毛利率:2022Q3毛利率为11.36%,同比-12.25pcts,环比-2.00pcts。净利率:2022Q3净利率为1.01%,同比0.80pct,环比-0.72pct。费用率:公司2022Q3期间费用率为14.36%,同比-22.1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1%、3.25%、8.95%、0.16%,同比变动-4.23pcts、-6.01pcts、-10.22pcts和-1.69pcts。 毛利率继续下滑,期待后续企稳回升。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为:1.总成产品毛利率水平较低,总成产品占比的提升拖累了公司整体毛利率;2.上半年原材料涨价。预计未来公司毛利率将有所改善:1.公司通过技术降本,提高产能利用率,盈利能力回升;2.公司加大和供应商合作,锁定大宗物料价格;3.公司加快自动化投入,实现平台化交付,减少备货。 客户结构均衡,在手订单饱满,定增扩产保障供给。客户方面:公司营收贡献在2亿左右的客户较多,客户结构均衡。随着上汽通用五菱混动的放量,上汽大通物流车、商用车项目的量产,预计上汽系的收入会大幅增加;吉利也有多款产品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收入增幅较大。产能方面:目前公司产能储备充足,3月公司发布《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扩建珠海和山东生产基地,产能分别为50、20万套。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22.64、36.47和58.09亿元,同比增速为132.0%、61.1%和59.3%;归母净利润为0.69、2.09和3.79亿元,同增48.0%、201.3%和81.5%;2022年10月27日现价对应22-24年PE为98、32和18倍。受益于新能车销量快速增长,多种电力系统技术路径成熟应用,电源系统、电机电控等零部件市场需求旺盛。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有序释放以及下游客户资源丰富,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
2022-10-25 | 信达证券 | 陆嘉敏,曹子杰 | Q3营收同比增长2.5倍,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 查看详情 | ||
英搏尔(300681) 事件: 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Q1-Q3 实现营业收入 13.77 亿元,同比+202.53%,归母净利润 0.33 亿元,同比+91.40%; Q3 实现营业收入 5.08 亿元,同比+257.29%,归母净利润 0.05 亿元,同比+1629.79%。 点评: 电驱与电源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公司 Q3 营收同比增长 2.5 倍。 公司 Q3实现营业收入 5.08 亿元,同比+257.29%, 环比-1.55%, 归母净利润 0.05亿元,同比+1629.79%,环比-42.46%,扣非归母净利润-0.06 亿元,同比少亏 0.13 亿元,环比由盈转亏。 主要系(1) 2022 年 1-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 387.68 万辆,同比+113.2%, 9 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 31.8%,首次突破 30%,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带动公司所在电驱与电源行业销量快速增长;(2) 公司的驱动总成、电源总成产品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销量显著提高;此外,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公司已成为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等多款混动车用双电机控制器总成产品定点配套企业,其中五菱混动车型配套产品已于 2022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交付。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Q3 盈利能力承压,期待后续毛利率企稳回升。 公司 Q3 销售毛利率 11.36%,同比-12.25pct,环比-2.00pct,销售净利率 1.01%,同比+0.80pct,环比-0.72pct;销售费用率 2.01%,同比-4.22pct,环比+0.22pct,管理费用率 3.25%,同比-6.01pct,环比+0.32pct,研发费用率 8.95%,同比-10.22pct,环比+1.07pct,财务费用率 0.16%,同比-1.69pct,环比-0.73pct。 公司毛利率下滑主要系电驱动行业竞争激烈、低毛利的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提高、 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率显著降低主要系公司持续降本增效、销量大幅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 定增募集近 10 亿元扩产,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产能层面, 公司拥有珠海本部和山东菏泽北方基地, 产能分别为 50、 20 万套; 3 月公司发布《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修订稿)》, 未来将利用募集的 9.76 亿元扩建珠海和山东生产基地,新建珠海研发中心,珠海项目分为两期,每期项目将新增 10 万台套电源总成和 10 万台套驱动总成产能,山东项目建设周期为 1.5 年, 建成后山东基地将具备 20 万台套 A00 级电机控制器、 20 万台套 A00 级电机、 10万台套特种车电机控制器、 10 万台套特种车电机及 20 万台套电源及电源总成的产能。 订单方面,公司配套的新能源车型进一步增长,核心客户如比亚迪汽车、合众、奇瑞、吉利、小鹏销售表现良好,为公司带来了充沛的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驱与电源供应商,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汽车行业电气化进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0.44、 1.72、 4.88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55、 39、 14 倍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疫情缓解不及预期。 | ||||||
2022-10-25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 | 买入 | 维持 | 三季报点评:盈利能力继续承压,期待关键定点落地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投资要点 2022Q3营收同比+257%、环比-2%,扣非利润未实现盈利,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公司2022Q1-3实现营业收入13.77亿元,同比增长202.53%;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91.40%。其中2022Q3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257.29%,环比下降1.58%;实现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增长1629.7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2万元,同比+70.27%(公司于2022年7月获得政府补助1000万元+)。扣非归母加回股权激励费用我们预计仍处于薄利状态,整体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受高价原材料库存影响,2022Q3毛利率同环比均下滑较多,随库存消耗及自动化降本预计Q4公司毛利端环比改善。2022Q1-3毛利率为13.34%,同比下降7.95pct,Q3毛利率11.36%,同比下降12.25pct,环比下降2.00pct,毛利率环比修复不明显,主要系高价大宗、IGBT、芯片等原材料库存未消耗完全在下半年结转成本,以及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驱动总成业务占比提升所致。随高价原材料库存消耗及自动化产线上线,成本端压力有望边际改善,我们预计2022Q4毛利率端有望环比提升;2022Q1-3归母净利率为2.36%,同比下降1.37pct,Q3归母净利率1.01%,同比上升0.80pct,环比下降0.72pct。 新能源乘用车大幅放量,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定增助力缓解产能紧张、提升内部研发平台化能力,叠加高于同行的交付能力,2022年有望延续较快增长。1)乘用车:2022年公司主要营收来自吉利、五菱、威马、小鹏等15+客户多款定点车型持续放量,当前以A+级车为主的珠海工厂、A00及特种车为主的山东工厂均处于较高产能利用率。随两大工厂产能释放,有望形成100万套产能,同时自动化率开始提升,为2023年订单交付护航。2022Q3吉利、五菱、威马等车型继续上量,广汽、比亚迪等核心客户静待定点落地(动力总成&电源总成为主)。2)商用车&特种车:绑定采埃孚、上汽大通、杭叉、徐工(2022年新增)等,毛利率水平仍大幅高于乘用车产品。公司持续提升内部产线研发平台化能力,原材料库存储备充足,供应链健全,2022年有望延续较快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因公司利润率恢复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亿元(-0.65亿元)/2.05亿元(-1.36亿元)/3.55亿元(-1.8亿元),同比分别+84%/+138%/+73%,对应现价PE分别78倍、33倍、19倍。考虑公司在电驱动的头部地位,及单管并联的技术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相关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风险。 | ||||||
2022-10-24 | 华安证券 | 陈晓,宋伟健 | 买入 | 维持 | 盈利能力承压,静待改善 | 查看详情 |
英搏尔(300681)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公布 2022 年三季报,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3.8 亿元,同比增长 203%;实现归母净利润 0.3 亿元,同比增长 91%。2022Q3 实现营收 5.1 亿元,同比增长 227%;实现归母净利润 0.05 亿元。 新能源产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承压 分产品结构来看,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达到 78.87%,其中 A 和 A+占比大幅提升。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13.3%,同比下滑约 8个百分点,其中 2022Q3 毛利率为 11.4%,同比下滑约 12.2 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为毛利率水平较低的新能源电驱总成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公司上半年采购的高位原材料在下半年实现成本结转,对电驱产品的毛利率水平造成较大冲击。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对大宗产品的锁定,扁线电机等技术降本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费用方面,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当季确认约 1000 万元。 保供能力改善,静待盈利能力反转 我们预计四季度公司在保供能力、技术降本、原材料锁甲等方面都将实现改善,单季度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公司第三代集成芯产品量产以来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同时年底公司有望完成扁线电机平台开发及自动化生产工艺开发,有望实现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以及成本的下探。客户方面,公司逐步实现客户结构逐步由之前的 A00 级向 A/B 级别车型升级,吉利、长安、小鹏、威马等客户先后确定订单。与此同时,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推进重点客户的开发与落地,涵盖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等国内外主流厂商。公司在手订单充裕,公司通过定增募资打开交付瓶颈, 公司在交付、质控、成本、产品等多维度实现提升。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 EPS 分别为 0.39/1.57/2.87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新技术普及不及预期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