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122.18亿 | 总市值:199.43亿 | ||
流通股本:1.68亿 | 总股本:2.74亿 |
帝尔激光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4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4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8-25 | 华安证券 | 徒月婷,张志邦 | 买入 | 维持 | 业绩持续增长,创新引领光伏激光设备,非光伏布局不断突破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主要观点: 事件概况 帝尔激光于2025年8月11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1.70亿元,同比增加29.20%;归母净利润为3.27亿元,同比增加38.37%;毛利率为47.64%,同比减少0.42pct;净利率为27.92%,同比增加1.85pct。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6.09亿元,同比增加33.81%;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增加61.91%;毛利率为47.40%,同比下降0.08pct;净利率为26.86%,同比增长4.66pct。 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17.53亿元,同比下降11.45%;合同负债15.80亿元,同比下降17.09%。受行业周期影响下滑,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光伏激光设备持续创新,非光伏领域不断突破 2025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设备收入11.56亿元,占比达到98.79%。公司持续推动新的激光技术在光伏行业的应用,同时在非光伏领域也进行了新技术的研发,包括显示面板、TGV、集成电路等领域。1.光伏电池设备:公司光伏电池激光设备通过不断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1)TOPCon:激光选择性减薄(TCP)设备实现大面积高精细化激光处理,实现了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以及双面率的稳定提升。激光隔离钝化(TCI)设备,采用高精度激光在发射极区域制备pn结隔离区,匹配后续切片工艺,通过激光实现pn结边缘截止,显著降低边缘缺陷引发的复合损失。 2)IBC:公司激光微刻蚀系列设备实现大面积高精细化蚀刻,替代传统的光刻技术,大幅度简化了各结构背接触电池的工艺流程,降低设备投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有效促进了背接触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 2.光伏组件设备:公司组件焊接设备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替代传统的红外焊接,提升焊接质量和稳定性;整线方案覆盖从电池片自动上料到组件完成的全过程,并集成自动返修功能,确保高效生产;公司方案特别适合无主栅设计和高精度要求的BC电池。公司激光焊接方案在组件环节已实现了中试订单,验证情况良好。 3.非光伏领域:公司TGV激光微孔设备及AOI设备,通过精密控制系统及激光改质技术,实现对不同材质的玻璃基板进行微孔、微槽加工,提升基板的电气性能和热性能,为后续的金属化工艺实现提供条件,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结合PCB行业对高密度多层板的需求,公司开启了PCB行业激光技术的应用开发,主要方向为激光钻孔技术的开发,持续推动技术的延伸和应用拓展。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验收节奏和费用控制,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微调,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6/28.44/35.50亿元(前值24.15/28.40/35.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8.78/11.56亿元(前值6.35/8.38/11.10亿元),以当前总股本2.74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2.39/3.21/4.23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5-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31/23/17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光伏激光设备领军者,产品竞争力及创新力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光伏行业后续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2)光学部件等原材料因进口或技术原因带来的供应不足,造成经营风险;3)技术迭代带来的创新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5)存货减值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6)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7)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 ||||||
2025-08-19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买入 | 维持 | CoWoP搭配HDI带动激光微孔设备需求,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投资要点 算力需求上行,CoWoP搭配HDI推动PCB高端化、低成本化:随着算力需求不断攀升,PCB行业加速向高端化、低成本化发展。CoWoP(Chip onWafer on PCB)工艺应运而生,通过省略传统封装基板,将芯片直接封装至PCB板上,简化工艺流程,缩短传输距离并降低传输损耗,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封装技术。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高密度互连)技术凭借其高密度布线能力,成为CoWoP的关键支撑。HDI板线宽从CoWoS-P工艺的20-30μm降低至CoWoP工艺的10μm,需采用mSAP(15μm)或SAP(10μm以下)工艺实现精细布线,满足芯片与PCB之间的高密度互连需求。 HDI布线密度更高,高精度激光打孔成为刚需:HDI技术以高密度布线为显著特点,线宽线距可达0.05mm及以下,且层数更多、电路更加密集、孔径直径更小,对钻孔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激光打孔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成为HDI PCB加工的必备工艺。激光打孔能够实现0.05mm及以下的微孔加工,高纵横比孔加工能力可达10:1以上,突破了传统机械打孔的精度限制,为狭小空间内的高密度连接提供了可能。同时,激光打孔速度可达每分钟数千个孔,效率远超传统机械打孔,且一套激光设备可完成打孔、切割、铣削等多工作业,降低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提升生产效率。 公司激光微孔设备技术领先,PCB加工打开需求空间:公司TGV激光微孔设备凭借精密控制系统及激光改质技术,实现对不同材质玻璃基板的微孔、微槽加工,精度达±5μm,孔壁光滑、导电性优,满足高端HDI PCB严格孔质量要求。设备已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芯片封装领域,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出货,实现晶圆级、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全覆盖。随着CoWoP工艺推广,激光设备需求增长,公司激光微孔设备有望充分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4/7.2/7.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31/28/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CoWoP工艺产业化不及预期,设备研发&出货进度不及预期。 | ||||||
2025-08-12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中报点评:2025H1业绩稳健增长,看好泛半导体领域业务布局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投资要点 业绩稳健增长: 25H1公司实现营收11.7亿元,同比+29.2%;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38.4%;25Q2单季营收为6.1亿元,同比+33.8%,环比8.5%;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61.91%,环比+0.3%,主要系光伏设备交付验收所致。 Q2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公司控费能力优异 2025H1公司毛利率为47.6%,同比-0.4pct;销售净利率为27.9%,同比+1.8pct。期间费用率为13.8%,同比-6.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0.8%,同比-2.0pct,管理费用率为3.1%,同比-0.8pct,研发费用率为10.3%,同比-5.1pct,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1.8pct。 Q2单季毛利率为47.4%,同环比-0.1pct/-0.5pct;销售净利率为26.9%,同环比+4.7pct/-2.2pct。 存货&合同负债略降,经营性现金流短期承压 截至2025H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5.80亿元,同比-17%,存货为17.53亿元,同比-11%。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1.43亿元,同比-35%,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上半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 立足光伏激光设备,积极推进泛半导体领域布局 1)光伏电池激光设备:TOPCon电池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有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0.3%以上;背接触电池(BC)的激光微蚀刻系列设备通过大面积高精细化蚀刻降低生产成本;激光诱导退火(LIA)设备通过激光对电池进行整幅面高光强均匀光注入显著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激光转印技术可以大幅节约银浆耗量、提升印刷一致性。2)光伏组件激光设备:全自动高速激光无损划片/裂片机采用无损技术将电池片裂片成指定规格,提高组件整体输出功率。3)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激光设备:TGV激光微孔设备通过精密控制系统及激光改质技术,实现对不同材质的玻璃基板进行微孔、微槽加工,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公司已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订单收入确认节奏,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4/7.2/7.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32/28/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2025-08-12 | 国金证券 | 姚遥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光伏业务持续创新、泛半导体布局稳步推进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2025年8月11日,公司发布2025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1.70亿元,同比+29.20%,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38.27%;其中单二季度实现收入6.09亿元,同比+33.81%,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61.9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经营分析 盈利能力维持稳健水平,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改善:25Q2公司实现毛利率47.4%,环比基本持平;实现净利率26.9%,环比-2.2pct,近一年周期看,公司盈利水平维持在稳定区间。2025年二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702万元,环比转正,主要系公司BC设备相关订单陆续进入大规模确收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4.8亿元;此外,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3%,较2024年末下降3.3PCT,财务结构更加稳健。 强化光伏业务创新能力,推出TOPCon+工艺激光解决方案:面对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光伏行业,公司在光伏激光领域坚持创新突破,光伏电池设备方面,除BC激光微刻蚀系列设备外,针对TOPCon电池提效技改新工艺,推出激光选择性减薄(TCP)、激光隔离钝化(TCI)设备,分别起选择性Polyfinger结构的制作和pn结边缘截止、降低边缘缺陷复合损失的作用;光伏组件设备方面,采用激光焊接技术替代传统红外焊接,适用于无主栅设计和高精度要求的BC电池,增强组件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激光工艺向泛半导体领域拓展,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正在积极研发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激光加工设备,TGV激光微孔设备及其TGV外观检测AOI设备,通过精密控制系统及激光改质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材质的玻璃基板进行微孔、微槽加工,提升基板的电气性能和热性能,为后续的金属化工艺实现提供条件。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公司的在手订单情况及最新业务进展,预计公司2025-2027年盈利分别为6.50/6.60/6.52亿元,对应EPS为2.37、2.41、2.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31/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存货跌价风险。 | ||||||
2025-05-09 | 华安证券 | 张帆,徒月婷,张志邦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稳健增长,光伏激光设备竞争力凸显,封装设备不断突破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主要观点: 事件概况 帝尔激光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 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0.14亿元,同比增加25.20%;归母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增加14.40%;毛利率为46.93%,同比下降1.45pct;净利率为26.19%,同比减少2.47pct。毛利率整体稳定,体现出公司较高的技术壁垒,净利率主要受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影响。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5.74亿元,同比增加25.59%;归母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加18.46%;毛利率为43.53%,同比下降3.84pct;净利率为25.11%,同比下降1.51pct。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5.61亿元,同比增加24.55%;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增加20.76%;毛利率为47.90%,同比下降0.75pct;净利率为29.07%,同比下降0.91pct。 截止2025年3月31日,公司存货17.58亿元,同比下降12.71%;合同负债17.45亿元,同比下降11.42%。受行业周期影响下滑,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光伏各路线中产品竞争优势凸显,半导体设备积极突破 2024年,光伏行业收入20.14亿元,占比达到99.96%;消费电子类激光加工设备收入73.31万元,占比0.04%。公司针对不同的电池工艺均有开展研发,多项光伏电池激光新技术实现突破,除光伏产业外,正在积极研发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激光加工设备。 1.TOPCon:公司应用于TOPCon的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继续实现量产订单;公司开发的激光选择性减薄TCP设备,降低poly减薄工艺实现难度,增强TOPCon电池量产稳定性,实现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稳定提升,已实现小批量应用。 2.IBC:应用于背接触电池(BC)的激光微蚀刻设备,公司技术领先,2024年10月,公司就一次性取得光伏龙头企业12.29亿元(不含税)订单,公司通过对BC激光设备持续升级、产品迭代优化,进一步解决BC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对图形精度要求高的难点。 3.组件端:公司正在研发的全新激光焊接工艺,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电池片的损伤,提高焊接质量,公司已交付量产样机,持续拓展组件端激光设备应用市场。 4.芯片封装领域:公司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的TGV设备,已经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投资建议 考虑到验收节奏及行业扩产节奏影响,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15/28.40/35.46亿元(25-26年前值25.53/35.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8.38/11.10亿元(25-26年前值6.89/9.66亿元),以当前总股本2.74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2.32/3.06/4.0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5-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25/19/14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光伏激光设备领军者,产品竞争力及创新力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光伏行业后续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2)光学部件等原材料因进口或技术原因带来的供应不足,造成经营风险;3)技术迭代带来的创新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5)存货减值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6)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7)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 ||||||
2025-04-29 | 平安证券 | 苏可,皮秀 | 增持 | 维持 | 业绩稳健增长,光伏与泛半导体多种新技术设备有望放量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25.20%;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4.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4.03%。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24.5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0.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23.80%。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元(含税)。 平安观点: 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向好。2024年以来,随着拥有较高价值量的XBC激光微刻蚀、TOPCon SE和LIF等N型电池激光设备陆续验收、确认收入,公司营收和利润较快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20%,25Q1增长24.55%;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40%,25Q1增长20.76%,业绩实现稳健增长。随着规模效益和成本管控效果显现,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行。利润率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46.93%,25Q1提升至47.9%;受资产减值与信用减值拖累,2024年公司净利率小幅降至26.19%,25Q1再次提升至29.07%,公司盈利能力表现亮眼。预计BC电池激光微刻蚀、TOPCon激光选择性减薄(TCP)、组件激光焊接设备等新技术产品在营收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有望得到支撑。 多领域布局,BC激光微刻蚀、组件激光焊接、TOPCon TCP等设备有望放量。当前BC技术电池量产效率已突破27%,根据4月27日刚发布的《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到2030年BC组件全球市占率有望突破60%。公司应用于BC电池的激光微蚀刻设备技术领先,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10月公司一次性取得光伏龙头企业122,862.83万元(不含税)订单,后续有望持续取得头部公司扩产量产订单。此外,公司开发的激光选择性减薄TCP设备,降低poly减薄工艺实现难度,实现了电池效率、组件功率及双面率的提升,已实现小批量应用;组件方面,公司正在研发的全新激光焊接工艺,减少电池片的损伤,提高焊接质量,公 司现已交付量产样机,需求有望进一步放量。公司持续推进新签订单与在手订单执行,合同负债与存货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末公司合同负债17.61亿元,25Q1末合同负债17.45亿元。2024年末公司存货17.2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6.02%,其中发出商品为12.90亿元,待产品验收后有望贡献业绩。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泛半导体领域布局。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研发人员增加到55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6.26%;研发费用2.83亿元,同比增长12.73%,占营业收入比重14.03%。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拥有363项境内外专利。公司受益于光伏新技术迭代,实现了全新激光技术的导入,为公司向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其它领域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延伸奠定了基础。公司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的TGV设备,已经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投资建议。综合考虑BC等N型电池扩产进度,存量电池产能对新激光技术的导入进度、公司新增订单规模以及收入确认节奏等情况,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14、7.16、8.77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为7.01、8.58亿元),EPS分别为2.24、2.62、3.21元,动态PE为25.6、22.0、17.9倍。公司持续推动新技术产品研发与验证,新型电池激光设备订单持续扩充,同时积极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泛半导体领域布局发展,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受消纳和贸易政策等影响,下游装机需求或不及预期;(2)若N型电池降本提效进度放缓,或终端销售不及预期,扩产力度或减弱;(3)公司光学部件的国际采购占比较大,供应或受物流及贸易政策影响;(4)下游客户盈利承压,若客户公司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或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5)公司面临业外新进者的竞争压力,竞争格局可能恶化。 | ||||||
2025-04-28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李文意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看好泛半导体领域业务布局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投资要点 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25.2%;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14.4%;扣非净利润为4.9亿元,同比+14.0%。25Q1单季营收为5.6亿元,同比+24.6%,环比-2.3%;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20.8%,环比+13.2%。 Q1盈利能力显著好转,公司控费能力强劲:2024年毛利率为46.9%,同比-1.4pct;销售净利率为26.2%,同比-2.5pct;期间费用率为17.0%,同比-4.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0%,同比-2.6pct,管理费用率为3.6%,同比-0.6pct,研发费用率为14.0%,同比-1.6pct,财务费用率为-1.6%,同比+0.5pct。25Q1单季毛利率为47.9%,同环比-0.8pct/+4.4pct;销售净利率为29.1%,同环比-0.9pct/+4.0pct。 存货&合同负债略降,现金流回款短期承压:截至2025Q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7.5亿元,同比-11%,其中公司于2024年10月获得光伏龙头企业12亿元BC激光微蚀刻设备订单;存货为17.6亿元,同比-13%。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8亿元,负现金流加大,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以及股份回购所致。 立足光伏激光设备,积极推进泛半导体领域布局:1)光伏电池激光设备:TOPCon电池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有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0.3%以上;背接触电池(BC)的激光微蚀刻系列设备通过大面积高精细化蚀刻降低生产成本;激光诱导退火(LIA)设备通过激光对电池进行整幅面高光强均匀光注入显著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激光转印技术可以大幅节约银浆耗量、提升印刷一致性。2)光伏组件激光设备:全自动高速激光无损划片/裂片机采用无损技术将电池片裂片成指定规格,提高组件整体输出功率。3)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激光设备:TGV激光微孔设备通过精密控制系统及激光改质技术,实现对不同材质的玻璃基板进行微孔、微槽加工,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了晶圆级和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订单收入确认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6.4(原值7.7)/7.2(原值9.1)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24/21/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2025-04-27 | 国金证券 | 姚遥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符合预期,N型技术升级带来新机遇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25.20%;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14.40%;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亿元,同比+24.55%,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20.76%,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合同负债逆势企稳,经营情况乐观向好:25Q1公司实现毛利率47.9%,环比+4.4PCT;实现净利率29.1%,环比+4.0PCT,公司光伏激光设备及工艺在行业中强劲的竞争力,是其盈利稳定且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核心原因。截至2024年底,公司合同负债约17.6亿元,较Q3末提升3%;25Q1末合同负债约17.5亿元,较2024年底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公司作为稀缺的、具备成熟TOPCon及xBC激光工艺量产经验的光伏设备企业在行业扩产节奏基本停滞的情况下,抓住新技术产业化趋势,凭借量产先发优势的护城河充分保障公司稳健、可持续经营的能力。 TOPCon、XBC激光工艺纵深突破,芯片激光封装工艺新增长极有序推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方面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2.8亿元,同比+12.7%,在TOPCon、IBC、HJT、钙钛矿等工艺上均有全新激光技术覆盖,其中TOPCon路线上,公司开发的激光选择性减薄TCP设备,降低poly减薄工艺实现难度,增强电池量产稳定性,实现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稳定提升,已实现小批量应用;BC路线上,在激光微蚀刻设备保持领先技术优势的基础上,研发0BB组件激光焊接应用技术,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电池片损伤、提高焊接质量,已完成量产样机交付,后续BC激光设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积极向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开拓,已经完成面板级玻璃基板通孔设备的出货,实现晶圆级和面板级TGV封装激光技术的全面覆盖。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公司的在手订单情况及最新业务进展,下调公司2025-2026年盈利分别为6.23(-17%)/6.36(-23%)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为6.39亿元,对应EPS为2.28、2.33、2.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24/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存货跌价风险。 | ||||||
2024-10-31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谢尚师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BC电池激光设备订单落地,看好明年持续增量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4年三季度报告。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4亿元,同比+25.1%;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13.0%;扣非净利润3.5亿元,同比+8.0%。其中Q3营收5.3亿元,环比+17.5%;归母净利润1.5亿元,环比+45.9%;扣非净利润1.3亿元,环比+31.9%。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近3600万元,较二季度增加约870万元。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高壁垒筑就高盈利。24Q3公司毛利率48.7%,环比+1.2pp;净利率27.6%,环比+5.4pp。公司在光伏电池激光设备领域建立了自身强阿尔法,长期以来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今年以来N型电池激光设备逐步确收,特别是BC电池设备,配合公司自身降本节奏,24年公司盈利能力仍维持高水平。 签订BC电池激光设备订单,单位价值量提升,25年下游BC电池有望持续扩产,公司将充分受益。近期公司公告与下游龙头签署BC电池激光设备及改造合同,不含税金额12.3亿元,占23年主营业务收入的76.4%。本次订单的激光设备应用于下游N型BC电池工艺,激光应用更复杂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因此单GW设备价值量较之前P型BC激光设备价值量更高。随着下游龙头对BC电池的明确扩产,如隆基至25年底BC电池产能将达到70GW,26年底国内电池产能计划全部切换至BC路线,爱旭长期也有100GW BC电池的总规划,以及其他企业在BC方向上的尝试,凭借多年以来领先的激光设备与工艺,明年公司将有望持续斩获BC电池激光设备订单,维持光伏激光设备绝对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光伏激光设备龙头,属专用设备行业,毛利率与净利率均较同行更高;且N型电池技术迭代后对激光设备要求更高,公司技术壁垒优势愈发凸显。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4.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海外关税等政策变化的风险。 | ||||||
2024-10-31 | 太平洋 | 刘强,梁必果 | 买入 | 维持 | 三季度业绩环增,XBC订单突破带来长期成长 | 查看详情 |
帝尔激光(300776) 事件:2024年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4.40亿元,同比+25.05%;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12.95%;扣非净利润3.54亿元,同比+7.9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收入5.35亿元,同比+11.86%,环比+17.48%;归母净利润1.47亿元,环比+45.8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环比+45.89%。 期间费用率稳步下降,净利率环比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8.29%,同比-0.49pct;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8.68%,同比-0.91pct,环比+1.20pct,维持较高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为4.42%,同比-1.14pct;其中第三季度为4.32%,同比-0.51pct,环比-0.33pct,期间费用率稳步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4.63%,同比+0.60pct,研发保持高投入水平。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26.63%,同比-2.85pct;其中第三季度净利率为27.56%,环比+5.37pct。 XBC订单突破,引领光伏行业技术升级。2024年10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与光伏龙头企业及其同一控制下主体签署《采购合同》,合同金额合计为12.3亿元(人民币,不含税),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76.4%,该合同标的为“激光设备及改造”。该订单对应设备为N型BC激光设备,预计于2024年Q4开始交付,在2025年Q1达到量产水平并完成交付。本次订单的签订,是继公司2024年上半年TOPCon Lif设备外,在XBC激光新工艺上取得的显著进展,引领光伏行业技术升级。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69/6.72/8.45亿元。我们认为光伏技术仍在持续迭代升级之中,公司研发布局领先,未来业务有望多点开花,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海外政策风险;技术拓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