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226.64亿 | 总市值:226.64亿 | ||
流通股本:4.55亿 | 总股本:4.55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10-31 | 国元证券 | 马捷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业绩持续向好,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新品类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加1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加2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加28.3%。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加1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4.94%;毛利率为51.13%,净利率12.25%。本次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订单充足;(2)公司持续推动在红外、微波、激光领域的布局,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动导致毛利率增高;(3)公司持续加强精益制造能力建设,出货量快速增长的规模效应对于降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单季度来看,2024Q3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加2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00.35%。 研发平台持续建设,多点布局技术创新领先 公司继续重点投入红外、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技术领域,从红外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红外热像仪整机系统三个环节加强了研发平台建设。红外产品领域:公司车载产品涵盖单红外、双光融合、双红外等类型,分辨率做到256、384、640、1280及1920全覆盖,获得了包括比亚迪、吉利等大客户的定点项目,未来车载领域有望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公司工业产品成本下降带来了不断扩大的新应用领域,同时持续打造多光谱探测与感知全产业链,与头部企业广泛达成战略合作,未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智能化的普及,红外在工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微波产品领域:公司持续推进从核心芯片、器件到组件、子系统的全产业链技术和产品研制,以T/R组件、相控阵子系统及雷达整机切入微波领域,同时在底层的微波半导体方面也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 截止三季度末,公司研发投入合计5.75亿元,同比增长24.5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8.26%;公司销售费用1.51亿元,同比增长10.85%;管理费用2.68亿元,同比下降4.03%;财务费用0.36亿元,同比增长26.17%。 募投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与研发能力巩固提升 公司于2023年2月发行可转债共计募集资金15.65亿元,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以借款形式向子公司实施募投,投资内容包括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合肥英睿红外热成像终端产品项目。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达产,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将获得提升。 表1:募投项目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截至期末投资进 承诺投资项目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额(万元)度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睿创微纳在红外、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AI算法研发能力,在红外热成像市场中具有显著的行业地位,其产品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7.76亿元、10.02亿元,EPS分别为:1.24元、1.66元、2.15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40、30、23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放量不及预期、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海外业务被制裁风险 | ||||||
2024-10-28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研发投入稳健增加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50亿元,同比增长18.31%,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24.94%。 投资要点 营收利润双增长,盈利能力明显增加: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利润表现稳健,营业收入达到31.50亿元,同比增长18.31%,显示出公司在前三季度的销售业绩有所提升。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24.94%,同比增长幅度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速,说明公司在盈利能力上有所增强。这些数据反映出公司在前三季度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加28.46%,实现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大增100.35%。此外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达到54.11%,销售净利率达到18.91%,同比均有所增长,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好转,研发投入稳健增加成果丰硕: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5.26%,达到1.82亿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公司在前三季度加大了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投资。此外,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达到5.75亿元,同比增加24.52%,公司在红外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线不断丰富,实现了从8μm到6μm像元间距的产品覆盖,特别是在6μm产品上,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样品初测NETD小于50mK,预示着公司在低成本、小型化红外成像领域的技术积累。 公司特种装备和民用市场双增长:公司在特种装备和民用市场均实现强劲增长,上半年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并启动多个项目。在民用领域,公司积极拓展全球市场,通过营销网络深入国内外市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拓展,预计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预期,考虑到公司是国内非制冷红外芯片领军企业,海外及军民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我们略微下调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7/8.29/9.88亿元,前值6.84/8.98/11.7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27/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战略风险;2)宏观经济波动风险;3)行业竞争风险;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 ||||||
2024-05-09 | 东方财富证券 | 曲一平 | 增持 | 维持 | 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红外、微波、激光多维感知全面突破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投资要点】 睿创微纳形成红外业务为主,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逐步突破的新格局。赋能工业制造、应急安全、智能汽车、户外消费、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 2023年营收及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增长。2023年全年营收35.58亿,同比增长34.5%,2024年一季度营收10.06亿,同比增长27.47%。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4.95亿,同比增长58.21%,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8亿,同比增长57.56%。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36亿,同比增长75.22%,2024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同比增长51.72%。 2023年毛利略持续提升费用率改善明显: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50.02%,同比变化+3.44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04%、30.18%、1.02%、19.2%,同比变化为+0.31pct、+1.13pct、+1.33pct、-1.07pct。 多产品线技术研发不断突破。光子器件方面,完成了线列探测器的小批量阶段验证。视觉产品线,发布了全新系列多光谱球机和云台产品,推出满足要地监控等场景视觉感知综合解决方案应用。户外产品线在2023年实现基于自研低成本ASIC的批量应用。车载方向,完成了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广泛满足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需求。微波方向,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方面,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完成迭代设计,正在工程验证流片中。激光方面,重点聚焦于激光感知技术及产品研发,致力于构建系列化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感知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 具备全系列产品量产优势:睿创微纳具有红外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研制与批量生产经验,成功研发并实现批量生产一系列红外探测器和机芯模组产品,面向工业领域、视觉感知与探测领域、汽车领域、户外领域等多系列多款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新一代智能手机红外热像仪等消费类产品,系列用于手持观瞄、车载光电系统等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T/R组件持续稳定批量交付。 打造高效率平台优势:睿创微纳建有读出电路设计、焦平面阵列设计、封装与可靠性设计平台,具备组件全流程设计能力,生产平台扩充组件年产能,金属封装和陶瓷封装红外探测器年产能达到80万只,晶圆级封装红外探测器年产能达到260万只。 【投资建议】 睿创微纳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2018年5月,睿创微纳发布12微米1280×1024百万级像素数字输出红外MEMS芯片。12微米640×512探测器和17微米384×288探测器均实现数字输出、陶瓷封装和晶圆级封装。同时睿创微纳获批作为牵头单位承担“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在深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太赫兹成像探测技术,于2018年1月推出VGA面阵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机芯。 睿创微纳目前已具备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设计、器件封测、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研发与制造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及民用领域,其中军用产品主要应用于夜视观瞄、精确制导、光电载荷以及军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等,民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户外运动、消费电子、工业测温、森林防火、医疗检测设备以及物联网等诸多领域。 睿创微纳建有山东省红外成像与光电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光电成像技术工程实验室。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红外热成像机芯、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 红外MEMS芯片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核心元件,该芯片是探测器的核心组件,探测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微弱的电信号,机芯由红外探测器及带有公司自主算法的图像处理电路组成,图像处理电路对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电信号处理以及数字化采样,在图像处理后,最终将目标物体温度分布图转化为视频图像。机芯与光学系统、电池、外壳等结构件整合形成整机。 给予“增持”评级,基于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逐步扩张市场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5/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至45.48/57.04/70.63亿元,预测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7.78/10.23/13.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4/2.29/2.92元,对应PE分别为18.48/14.05/11.02倍。 【风险提示】 国防军工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毛利风险 | ||||||
2024-04-25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年报点评:营收高速增长,特种民用放量,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9亿元,同比增长34.50%;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58.21%。 投资要点 营收长期稳健增长,红外主业提供额外营收利润: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5.29亿元,同比增长34.50%;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增长58.21%,连续七年实现营收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加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公司销售毛利率50.02%(同比+3.44pct),盈利能力稳健。从营收构成来看,公司红外业务技术优势显著,并建立了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营收30.06亿元(占总营收84.48%),同比增长34.59%;营业利润16.17亿元(占总利润90.86%),同比增长43.51%。同时,微波射频业务,逐渐放量,2023年实现营收4.05亿元,同比增长15.75%。 计划新增两家子公司,业务版图进一步多维化:2023年,公司先后发布公告,拟与关联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子公司睿思微和睿创光子(无锡)。其中睿思微主要推进公司在微波半导体与射频电子系统领域的发展,进一步专业化整合。睿创光子(无锡)主要为推进公司在光子芯片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延伸公司产业链。公司专门成立子公司有利于提高对应领域业务专业化水平,完善公司在多维感知领域的布局。新公司也可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营销网络资源优势快速发展。开拓对应业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受益相关领域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快速演进以及国产化替代。 特种民用两大市场持续放量,国内国际业务双轮驱动:目前,公司已形成红外业务为主,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逐步突破的新格局,产品广泛应用于特种装备及民用两大市场。我国特种装备类红外市场总容量达300亿元以上。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红外成像、夜视及武器导引等需求将持续增长。民用方面,公司完成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广泛满足智能驾驶需求,获得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的定点项目。国际市场上,红外热像仪成为民用领域的重要消费市场,根据Yole预计,2025年全球非制冷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75亿美元,需求广阔,为公司出口业务提供主要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在红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但考虑到下游装备的放量节奏,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分别至6.84/8.98亿元(前值7.74/9.93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11.76元,对应PE分别为19/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与产品研发风险;2)下游市场变动风险;3)贸易环境变化风险;4)财务风险。 | ||||||
2024-04-23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赵博轩,冯鑫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点评:2023年利润增长58%;在手订单充足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4月22日,公司发布2023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5.6亿元,YoY+34.5%;归母净利润5.0亿元,YoY+58.2%。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1Q24实现营收10.1亿元,YoY+27.5%;归母净利润1.3亿元,YoY+57.6%。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红外热成像和微波射频两大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在手订单15.4亿元。1)单季度看:公司4Q23实现营收9.0亿元,同比减少4.2%,环比增加2.1%;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减少16.9%;扣非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加2.7%。2)盈利能力:2023年毛利率同比增加3.4ppt至50.0%;净利率同比增加1.0ppt至11.9%。4月8日,公司公告当前在手订单15.4亿元,下游需求饱满。 红外热成像保持高增长;精确制导项目需求好。2023年,分产品看:1)红外热成像营收30.1亿元,YoY+34.6%,毛利率同比增加3.34ppt至53.80%;2)微波射频营收4.0亿元,YoY+15.8%,毛利率同比增加3.99ppt至28.74%。分地区看:1)境内营收20.6亿元,YoY+61.5%,占总营收58%,毛利率同比增加5.33ppt至47.45%;2)境外营收14.2亿元,YoY+6.8%,占总营收40%,毛利率同比增加3.15ppt至54.71%。在国内特种装备领域,公司多个延期项目转入正常交付并陆续交付;多个精确制导新项目顺利转产并进入批量交付阶段,需求较好;部分车载、吊舱项目进入批产准备阶段;红外及激光测距模组等产品配合客户参与多个单兵及精确制导项目竞标,进展顺利,预期未来可对公司成长提供新助力。在海外方面,公司开拓全球户外运动、工业测温和安防视觉市场。 股权激励费用2.1亿元;费用摊销影响期间费用率。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8ppt至37.2%:1)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3ppt至6.0%;2)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2.2ppt至11.0%;3)财务费用率为1.0%,去年同期为-0.3%;4)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1ppt至19.2%。截至1Q24末,公司:1)应收账款及票据15.4亿元,较年初增加13.6%;2)预付款项1.3亿元,较年初增加12.7%;3)存货16.1亿元,较年初增加3.5%;4)合同负债1.8亿元,较年初增加28.6%。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4.9亿元,YoY-1.9%。2023年,公司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1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布局红外全产业链。2021年通过控股无锡华测在微波领域实现业务品类拓展;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旨在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的转好及在精确制导领域的拓展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2亿元、9.08亿元、12.2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0x/14x/11x。我们考虑到公司的发展空间及技术壁垒,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 ||||||
2024-01-26 | 国元证券 | 马捷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业绩预告点评:2023业绩符合预期,军民领域实现多点开花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1月22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9.5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8.59%。 2023年业绩预告符合预期,利润实现高速增长 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左右,同比增长59.55%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8.59%。由此测算,23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左右,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左右,四季度利润同比保持稳定。本次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订单充足;(2)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形成其他收益约7858.89万元。未来随着下游放量节奏加快,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特种领域应用广泛,海外市场营收稳健增长 公司在特种装备领域多个项目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其中红外热像仪被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和制导等特种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等特种车辆的夜视,反坦克个人携带式武器,特种舰艇夜间识别和射击指挥系统等。海外领域,公司凭借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和销售区域。公司红外探测器、机芯模组、不同领域的应用终端,包括户外、工业测温等产品线持续出海,近年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减少,净利润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于2020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发布股票激励计划,分别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550万股、1816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为1.24%、4.07%,主要激励对象为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等。根据上述两轮股权激励,公司2023年度全年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约2亿元,相较2022年多7000万左右,2024年摊销股份支付将显著减少,管理费用相应降低,净利润有望持续改善。 募投项目优化产能布局,市场地位巩固提升 公司于2023年2月发行可转债共计募集资金15.65亿元,公司围绕主营业务以借款形式向子公司实施募投,投资内容包括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上述项目有助于保持公司在红外应用领域的产品优势,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达产,公司可以进一步规模化、系统化的进行研究和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 公司是领先的、专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外业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微波业务布局初见雏形,考虑到下游装备放量节奏加快,公司业绩有望达到新高度。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04亿元、7.78亿元、11.79亿元,EPS分别为1.08元、1.67元、2.53元,对应PE为34倍、22倍、1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与产品研发风险;部分原材料及委托加工服务采购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海外业务扩展不及预期风险 | ||||||
2023-11-24 | 东方财富证券 | 曲一平 | 增持 | 首次 | 2023年三季报点评:聚焦红外和微波产品技术卓著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投资要点】 专注于红外和微波产品主营业务。具备多光谱传感研发、多维感知与AI算法研发等技术,专注提供性能卓越的MEMS芯片、ASIC处理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与测温全产业链产品、激光、微波产品及光电系统。睿创微纳拥有InfiRay等品牌商标,主营覆盖于夜视观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动驾驶、无人机载荷、智慧工业、安消防、物联网、医疗等领域。 2023年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长。2023年三季报营收8.78亿,同比增速40.94%,前三季度营收26.2亿,同比增速55.7%。2023年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14亿,同比增速90.74%,前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3.4亿,同比增速115.9%。 2023年三季度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0.36%,同比上升3.28pct,管理费用率27.86%同比下降2.58pct,销售费用率5.13%同比下降0.58pct,研发费用率17.35%,同比下降4.23pct。公司净利率13.44%,同比上升2.83pct。 红外领域技术领先。睿创微纳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像元间距8μ m、面阵规模1920×1080大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这填补了中国在高精度芯片研发、生产、封装、应用等方面空白。 微波领域已建立完整产业链。睿创微纳以T/R组件、相控阵子系统及雷达整机进入微波领域,此前于2018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成都英飞睿,涉足相控阵天线子系统及地面监视雷达整机等微波业务;在2021年收购无锡华测56.253%的股权,开始进入T/R组件业务。成都英飞睿及无锡华测不断加强模块、组件、整机业务,尤其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单片微波芯片和硅基毫米波芯片业务。 民用领域需求正在出现突破。红外热像仪正在成为民用领域的重要消费市场,可以应用于新兴经济体中的安防监控、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未来更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个人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市场不断扩大需求广阔。微波领域在国防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推进,5G/6G及卫星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张,包括汽车等终端应用智能化发展的持续迭代,对微波行业需求有长远提振。 【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基于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需求上升,微波需求在国防信息化和5G/6G设施拓展,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至42.56/46.68/51.24亿元,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6.79/9.55/12.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2.14/2.72元,对应PE分别为31.67/22.52/17.66倍。 【风险提示】 国防军工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毛利风险 | ||||||
2023-10-27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三季报点评:销售推动利润上升,微波激光实现行业突破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55.7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112.12%。 投资要点 业绩显著增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40.9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84.91%。主要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以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动导致毛利率增高所致。公司2023年三季度研发支出约1.5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25.19%,主要是报告期内研发项目投入增长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截至2023年9月达1.4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60%。公司的经济表现稳健,经营状况良好,为未来业务拓展和市场占领提供坚实基础。 新项目进展顺利,核心技术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在建工程约1.55亿元,较年初约1.12亿元有所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增加未来产能,推进了一系列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各个阶段,尤其在双波束卫通相控阵平板天线、红外探测器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公司技术实力雄厚,管理和运营状况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了2023年生产交付任务的顺利进行。公司上下游协同效应强,保持了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微波激光领域表现卓越,强化竞争优势:公司围绕红外业务构建了强大的产业生态,同时在微波和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挖掘非制冷红外技术,全面布局从红外芯片到整机的产业链,依托核心技术和丰富的量产经验,推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在微波领域,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涉足了从核心芯片到雷达整机的多个环节,并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基于公司红外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考虑到下游装备的放量节奏,我们维持先前对公司的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7.74/9.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7/25/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采购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汇率波动风险;3)存货跌价的风险。 | ||||||
2023-10-25 | 浙商证券 | 邱世梁,王华君,刘村阳 | 买入 | 维持 | 睿创微纳点评报告:三季报业绩同增112%,持续受益下游需求修复+产品品类拓展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56%、112%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归母净利3.9亿元,同比增长112%。单季度看,2023Q3公司实现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归母净利1.3亿元,同比增长85%。 2023年业绩改善明显:特种装备采购低点已过,产品品类不断拓展 1)随着多个延期项目转入正常交付阶段,2023年公司业绩改善明显。22Q4-23Q3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64%、77%、55%、41%,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13%、471%、79%、85%,改善趋势明显。 2)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50.4%,同比提升3.3pct,主要系高毛利的军品恢复正常交付;净利率13.4%,同比提升2.8pct。 3)公司继续加大户外运动等海外市场的拓展,23年上半年海外业务营收6.5亿元,同比增长22%。同时公司车载红外领域获得了包括比亚迪、滴滴在内的多家企业定点项目,同时持续和主机厂、Tier1、自动驾驶公司构建合作关系。 非制冷红外龙头,特种产品放量+民品拓展共驱业绩高增长 1)特种领域:公司是非制冷红外核心供应商,在单兵装备及小型制导武器上优势明显,未来公司业务将不断从枪瞄向制导、从非制冷向制冷、从红外向微波/激光扩展。公司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已完成由国家某部委及某央企集团专项资金支持的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的设计,T/R组件中标某研究院线阵组件研制项目,新进入高性能精确制导组件应用领域。随相关型号批产放量,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特种业务新空间。 2)民用领域:公司户外热像仪产品规模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凭借产品力和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公司北美新开市场有望复制过去在欧洲市场的成功,此外无人机、车载等新应用也有望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成功发行15.6亿元可转债扩产,公司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3年1月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发行总额15.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红外热成像整机及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项目。通过本次募资扩产,公司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睿创微纳: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复合增速38%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13、6.62、8.23亿元,同比增长64%、29%、24%,CAGR=38%,对应PE为37、29、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特种订单不及预期;2)海外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 ||||||
2023-10-23 | 民生证券 | 尹会伟,孔厚融,赵博轩,冯鑫 | 买入 | 维持 | 2023年三季报点评:3Q23利润增长85%;持续构筑微波射频竞争力 | 查看详情 |
睿创微纳(688002) 事件: 公司 10 月 23 日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1~3Q23 实现营收 26.62 亿元, YoY +55.7%;归母净利润 3.87 亿元, YoY +112.1%;扣非净利润 3.44 亿元, YoY +115.9%。 业绩表现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公司形成红外为主,微波、激光等多维感知领域逐步突破的新格局,支撑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 3Q23 利润增长 85%; 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1) 单季度看: 3Q23 实现营收8.78 亿元, YoY +40.9%;归母净利润 1.29 亿元, YoY +84.9%;扣非净利润1.15 亿元, YoY +90.7%。 4Q22,公司部分延期的既有特种装备项目进入批量交付且需求持续到了 2023 年, 1Q23~3Q23 业绩持续较好。 2) 盈利能力: 3Q23毛利率同比提升 4.6ppt 至 51.5%;净利率同比提升 2.1ppt 至 13.4%。 1~3Q23毛利率同比提升 3.3ppt 至 50.4%;净利率同比提升 2.8ppt 至 13.4%。 公司加强费用端管控,综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费用管控能力提升;研发费用增加 25%。 1~3Q23 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1.3ppt 至 34.0%: 1) 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 0.6ppt 至 5.1%; 2) 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 1.7ppt 至 10.5%; 3) 财务费用率为 1.1%,去年同期为-0.8%; 4) 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 4.2ppt 至 17.4%;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25.2%至 4.62 亿元。 截至 3Q23 末,公司: 1) 应收账款及票据 15.02 亿元,较 2Q23 末增加 8.4%; 2)预付款项 1.22 亿元,较 2Q23 末增加 14.1%; 3) 存货 16.72 亿元,较 2Q23末增加 2.0%; 4) 合同负债 1.14 亿元,较 2Q23 末减少 19.1%。 1~3Q23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 1.45 亿元,去年同期为 1.29 亿元。 设立睿思微; 构筑微波半导体底层核心能力。 公司 8 月 7 日公告, 为推进在微波半导体与射频电子系统领域的发展,公司与烟台纵芯拟共同出资 1000 万元设立睿思微,其中公司出资 600 万元,烟台纵芯出资 400 万元。微波领域是公司多维感知技术的基础技术与产业方向, 公司以 T/R 组件、相控阵子系统及雷达整机切入微波领域,同时在底层的微波半导体方面持续建设核心竞争力。初始技术团队已掌握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芯片、微波组件、相控阵天线、雷达整机等技术, 公司化运作后将进一步完善技术团队,深耕核心技术,同时基于共性技术进行微波半导体与射频电子系统业务研发与产业化。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布局红外全产业链, 2021年通过控股无锡华测在微波领域实现业务品类拓展; 2020 年及 2022 年实施两期股权激励,彰显长期发展信心。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的转好及在精确制导领域的拓展布局,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4 亿元、 7.72亿元、 10.1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 2025 年 PE 分别为 37x/25x/19x。 我们考虑到公司的发展空间及技术壁垒,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