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50.60亿 | 总市值:50.60亿 | ||
流通股本:5604.08万 | 总股本:5604.08万 |
敏芯股份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4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3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9-14 | 天风证券 | 唐海清,李泓依 | 买入 | 维持 | 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扭亏为盈,产品矩阵加速完善平台化转型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事件:公司发布2025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47.82%,创同期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2519.08万元,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71.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52.54万元,同比增长158.13%。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为31.64%,同比增加10.21个百分点。 点评:收入结构多元高质量发展,盈利能力实现突破。压力传感器产品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3,324.76万元,同比增长67.05%,已超越声学产品成为核心收入来源,并不断向手机等新应用场景渗透,市场拓展路径清晰。惯性传感器板块在加速度计工艺突破和IMU客户突破的带动下实现销售收入1,975.6万元,同比增长98.82%,为未来全链路惯性产品矩阵奠定基础。公司上半年及二季度单季度产品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31.64%和36.16%,同比分别提升10.21和15.21个百分点,创近四年同期新高,提升动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高毛利新产品占比持续上升;二是降本增效举措落实落地,生产成本逐步下降;三是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提升了成本效率。整体来看,公司致力于由单一产品型企业转型为平台型MEMS厂商,未来随着全物理量传感器布局逐步完成,其成长可预见性与行业话语权均有望显著提升。 MEMS产品矩阵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式突破,三大产品线协同拉动成长。声学传感器方面,凭借高信噪比、低功耗数字麦克风的研发与出货,公司在AI语音交互这一关键入口中具备国际对标能力;压力传感器方面,产品应用正从智能手表向手机拓展,并通过微差压产品的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毛利率,巩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壁垒;惯性传感器方面,加速度计实现工艺瓶颈突破,IMU产品客户拓展顺利,陀螺仪与ASIC芯片测试迭代加快,逐步形成完整的惯性产品矩阵。公司在MEMS声学、压力、惯性三大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均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有望在全品类布局下实现持续且高质量的增长。 围绕大客户需求延伸,加大多品类发展和前瞻性研发投入。通过绑定头部客户并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公司不仅巩固了现有收入基础,也打开了更大的增量空间;同时,顺应AI终端设备快速兴起的趋势,高信噪比、低功耗数字麦克风研发进展顺利,部分型号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验证了其技术实力。此外,公司在应用于AI眼镜的骨传导声学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TMR磁传感器及车载/机器IMU等新一代产品上的前瞻布局。我们认为公司致力于通过“客户深耕+技术前瞻”实现双重护城河,预计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专利储备快速增长。25H1公司研发费用达3,863.03万元,研发人员占比33.52%,研发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累计获得近500项专利授权,同时在申请专利超过700项,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整体来看,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积累的同步推进,为公司后续产品迭代与新产品布局提供了坚实保障。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叠加AI应用下游需求,我们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 6.53/8.18/10.30亿元,归母净利润0.46/0.84/1.33亿元,评级维持为“买入”。 风险提示: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 ||||||
2025-09-10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增持 | 维持 | 2Q25营收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核心观点 2Q25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3.9%,毛利率同环比提升。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4亿元(YoY+47.82%),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为31.64%(YoY+10.21pct)。公司在新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取得成效,压力产品线和惯性传感器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带动公司上半年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2Q25公司营收1.69亿元(YoY+43.9%,QoQ+25.2%),归母净利润0.22亿元(YoY+207.9%,QoQ+684.3%),毛利率36.2%(YoY+15.2pct,QoQ+10.2pct)。 多产品线齐头并进,惯性传感器收入比重快速提升。分产品看,1H25公司压力传感器营收1.33亿元,同比增长67.05%;惯性传感器营收0.20亿元,同比增长98.82%。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Q25单季毛利率达36.2%,创近四年同期新高。2025年上半年,MEMS压力传感器、MEMS声学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营收的约44%、37%和6.5%。2025年上半年公司MEMS压力传感器业务增长显著,已超越声学产品线成为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其中防水气压计等产品提升在品牌客户市场份额,同时向其他品牌推广,已进入多个品牌新产品选型中;公司微压差产品主力产品出货结构向更高毛利率产品切换,同时积极接触国外下游品牌客户,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量。 AI端侧应用带动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AI手机、AIPC、AI眼镜等新型消费电子需求日益增长,作为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第一输入口的MEMS声学传感器将迎来技术升级和市场机会。公司已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部分型号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公司集中投入研发力量,把握大客户对新一代产品预研需求,布局应用于AI眼镜的骨传导声学传感器,基于MEMS芯片业内创新路线的六维力传感器,下一代磁传感器(TMR),车载/机器人场景IMU等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相关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投资建议:1H25公司营收增速较快,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显著提升,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8%/30.5%/27.1%至7.22/9.43/11.98亿元(前值:6.92/8.94/11.1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3.0%/93.7%/65.5%至0.50/0.98/1.62亿元(前值:0.37/0.74/1.15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09.3/56.4/34.1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 ||||||
2025-09-01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买入 | 维持 | 2025H1业绩/盈利能力大幅提升,MEMS平台布局初步成型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各项财务数据亮眼,其中营收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7%至0.25亿元,毛利率提升10.2个百分点至31.6%。公司在端侧AI传感器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布局,在人形机器人三大传感器领域也已立项研发项目。我们认为这些举措将带动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取得大幅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各项费用控制较好。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1.7%,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158.1%,毛利率31.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净利率8.4%,同比提升25.9个百分点。2025Q2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43.9%;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207.9%,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193.9%;毛利率36.2%,同比提升15.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净利率13.5%,同比提升31.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1.5个百分点。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主要有3大变化:①产品结构变化驱动:压力产品线等高毛利率新产品的营收占比提升;②公司降本增效成效显著;③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带来规模效应。同时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远低于营收增长幅度,其中销售费用0.1亿元,同比增长3.9%;管理费用0.2亿元,同比下降13.3%;研发费用0.4亿元,同比下降1.5%。 压力和惯性产品是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动力。压力产品线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67.1%。在防水气压计产品上,公司不仅提升了知名品牌客户的市场份额,也已拓展进入多个品牌的新品选型中,同时实现了向手机品牌客户的送样测试,在微差压产品上,公司在积极布局新一代产品,将产品结构向更高毛利率的产品切换。惯性传感器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8%。一方面由于加速度计产品解决生产工艺问题后,开始向ODM平板及手机出货;另一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宏微宇的IMU产品也实现了客户突破,营收显著提升。声学产品线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下滑2.3%。公司布局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部分型号的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公司在端侧AI相关的产品布局广泛,新品研发储备丰富。MEMS声学方面,公司已开始SNR72dB以上的MEMS芯片设计开发,以适应客户需求;同时也对芯片尺寸为0.56mm*0.56mm的MEMS芯片进行工艺优化,不断提升良率;AI眼镜方面,公司上半年布局了应用于AI眼镜的骨传导麦克风,将现有模拟类产品升级到数字化多轴功能,以满足AR/VR及小型化穿戴应用的需求,该产品支持超低功耗、超低噪声、具备语音唤醒等功能;压力传感器方面,公司上半年完成了0.7*0.7mm的全新血压计芯片,以及小于0.5*0.5mm的胎压计芯片的研发及良率提升工作,基于SOI压力传感器工艺平台开发的防水气压计、深度计、数字胎压计等已逐步量产;惯性传感器方面,公司上半年加速度传感器已经完成新工艺平台的迭代改进,并开始客户送样,预计下半年开始批量出货;MEMS陀螺产品完成流片,对原型样品进行测试。 基于现有压感/惯性传感器等技术积累,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三大传感领域。在实时测量机器人关节承受度力的力/力矩传感器方面,公司启动MEMS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立项,和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指尖感测的三维力/力矩传感器研发立项;在模仿人类皮肤触觉和温度感知功能的电子皮肤方面,公司启动了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的研发立项,方案为在柔性基底上集成薄型MEMS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维持机器人姿态感知、平衡状态和定位导航的传感器方面,公司启动了机器人用IMU的研发立项。 估值 因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大幅提升、业绩高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8/1.64/2.3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21/2.92/4.25元,对应市盈率为70.1/29.0/20.0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技术复制或泄露风险、产品结构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 ||||||
2025-08-30 | 民生证券 | 方竞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半年报点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多元化布局驱动增长新引擎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事件:8月28日,敏芯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同比增加47.82%;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1.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增长158.13%。 其中,2Q25单季度公司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43.89%,环比增长25.19%;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长207.88%,环比增长633.33%。 营收与盈利能力双创新高,产品结构优化助推强劲增长。25H1敏芯股份凭借良好的产品线表现,实现营业收入的重大突破,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公司盈利能力也显著提升,综合毛利率达到31.64%,同比增加10.21pcts,创下近四年同期的新高。公司成功从单一产品模式转变为多产品增长极的均衡发展模式,其中压力产品线成为营收主力,实现1.33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7.05%;惯性传感器产品线也实现了0.20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82%。公司的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经营效益显著改善。 核心产品齐头并进,共同构筑增长新格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从单一产品模式转变为多增长极的均衡发展态势,这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基于MEMS技术的平台型公司定位。其中,压力产品线保持了强劲增长,销售收入在25H1期间实现了大幅跃升,成为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传感器产品,超越了声学产品线。公司在防水气压计上通过与知名品牌合作,成功将其应用拓展至手机领域,并在微差压产品市场通过技术迭代构建了“技术+市场”的双重竞争壁垒。 此外,惯性传感器产品线也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加速度计产品性能提升并向ODM平板及手机出货,以及控股子公司中宏微宇的IMU产品也已实现客户突破。公司布局的MEMS陀螺仪和ASIC芯片也正处于测试迭代中,未来有望形成完整的惯性产品矩阵。 深化产业布局,锁定未来机遇。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坚持以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25H1,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863.03万元,并积极寻求新的突破。针对AI技术的不断革新,公司已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部分型号已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还把握大客户的新产品预研需求,布局了应用于AI眼镜的骨传导声学传感器、基于MEMS芯片的六维力传感器、下一代磁传感器(TMR),以及适配车载/机器人场景的IMU等新产品与技术,为未来增长提供强大引擎。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多系列产品线布局已逐步完善,核心产品表现强劲,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42/0.99/1.80亿元,对应PE为125/54/29倍,考虑公司的压力/惯性产品线未来占比将逐步提升,后续业绩增长具备持续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复苏不及预期;技术人员变动的风险;竞争格局变化的风险。 | ||||||
2025-06-13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 | 增持 | 首次 | MEMS技术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核心观点 MEMS技术平台型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公司成立于2007年,2020年8月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公司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等领域。2024年MEMS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48%/42%/5%。2024年公司MEMS压力传感器业务增长显著,防水气压计等产品在头部客户产品中实现进口替代,微压差传感器出货量增长显著并占据市场同类型产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司从单一产品发展中找到第二产品增长极,多产品线齐头并进。1Q25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0%。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5.06亿元(YoY+35.7%),归母净利润-0.35亿元(YoY+65.4%),毛利率24.88%(YoY+8.07pct)。1Q25公司营收1.35亿元(YoY+53.0%,QoQ-20.2%),归母净利润0.03亿元(YoY+119.7%,QoQ-77.84%)。2024年公司在新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压力产品取得较大突破,2024年压力传感器营收占比同比提升19.2pct至42%,带动公司全年营收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布局AI、机器人,新兴领域产业化加速有望带动业绩增长。AI大模型在端侧加速应用,AI手机、AI PC推动换机需求。同时,AI眼镜等新型AI端侧产品不断发展,MEMS声学传感器是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第一输入口。AI眼镜市场快速增长将带动声学传感器需求提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在研多款传感器产品未来可应用于机器人整机的指关节、腕部和踝部、皮肤以及机器人的平衡、姿态控制、导航,包括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以及机器人用IMU等产品,目前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展顺利,后续将加速给业内潜在客户送样测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9%/29.2%/25.1%至6.92/8.94/11.1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5.5%/98.9%/55.6%至0.37/0.74/1.15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6.5/48.5/31.2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多产品线齐头并进带来的业绩增长,以及布局AI、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带来的新机遇,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 ||||||
2025-05-08 | 天风证券 | 潘暕,李泓依 | 买入 | 调高 | 2024年营收稳步增长,技术创新与全品类矩阵未来可期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加35.71%;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减少亏损0.6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减少亏损0.75亿元。2024Q4单季度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48.86%,环比增长29.07%;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加53.05%,实现归母净利润284.87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6.88万元。 点评:经营业绩强势增长实现全面复苏,第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下游消费类电子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转好。公司在新产品领域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压力产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助力公司营收高速增长并创历史新高。Q2/Q3/Q4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7/1.31/1.69亿元,接连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更是实现单季度扭亏盈利。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盈利水平恢复良好增长态势,全年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8.07个百分点。 压力传感器业务实现大幅突破,产品结构全面优化,全品类矩阵锋芒初露。公司多头并举发展策略成效显著,压力传感器营收占比升至41.85%,较去年同期增加19.19个百分点。防水气压计等产品在头部客户产品中实现进口替代,微差压传感器出货量大增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声学传感器营收占比降至47.61%。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成功找到第二产品增长极,从“单一产品”迈向多产品线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验证了基于MEMS技术的平台型公司的定位,向打造全品类传感器矩阵迈出坚实一步。 坚持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8,096.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1人,占公司总人数33.06%;共有境内外发明专利142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85项,实用新型专利407项。 核心技术站稳高位,新兴领域产业化加速带来新机遇。以AI眼镜为代表的新的AI端侧产品,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MEMS声学传感器作为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的第一输入口,或将迎来技术指标的大幅升级和新一轮市场机会。公司已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产品性能对标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该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后续将会加强与头部厂商的送样测试。此外,基于AI训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渐成熟,相关机器人产品开始逐渐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的产业背景,公司正在研发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以及机器人用IMU等产品,有望在未来把握市场机遇。 实施股份回购,维护投资者利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25,399股,占公司总股本55,987,446股的比例为0.7598%,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51.03元/股,最低价为29.92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5,996,039.36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新产品业绩表现良好,叠加AI应用下游需求,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 利润维持历史预测0.38/0.66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0亿元,评级上调为“买入”。风险提示: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 ||||||
2025-04-29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业绩拐点初现,压力类产品与人形机器人产品驱动未来增长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同比增长35.7%,亏损收窄65.4%至0.4亿元,其中2024Q4出现重要业绩拐点,实现2022年以来首次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转正。展望未来,公司为端侧AI及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趋势做了较多前瞻研发布局,我们认为这些举措将带动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较快增长,亏损同比大幅减少,2024Q4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2024年公司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35.7%;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亏65.4%;扣非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亏68.1%;毛利率24.9%,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净利率-7.0%,同比提升20.6个百分点。2024Q4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48.9%,环比增长29.1%;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65.9%,环比增长199.4%;扣非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42.2%,环比增长227.2%;毛利率30.5%,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7.5个百分点;净利率7.9%,同比增长25.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0个百分点。2024年营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终端市场需求回暖及公司MEMS压力类产品取得较大市场突破;盈利能力提升,受益于三项费用并未随营收同比例增长,尤其是管理费用因折旧摊销减少,同比减少8.0%。 声学产品毛利率恢复+压力传感器营收大幅增长,公司MEMS技术平台型布局初显成效。分业务来看,MEMS声学传感器营收2.4亿元,同比下降6.0%,毛利率21.1%,同比增加9.8个百分点;MEMS压力传感器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150.7%毛利率27.2%,同比减少4.7个百分点;MEMS惯性传感器营收0.2亿元,同比下降2.2%,毛利率5.1%,同比增加9.3个百分点;2024年新增封测技术解决方案业务,该业务营收0.3亿元,毛利率高达56.6%。2024年公司压力类产品营收大增,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41.9%,同比增加19.2个百分点,其中防水压力计产品在头部客户中实现进口替代,微差压传感器出货量增长显著,并占据同类型产品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受益于压力类产品营收快速增长,公司收入结构得到极大优化,从原先依靠单一增长极的发展模式转型双增长极驱动,向着MEMS技术平台型公司迈出坚实的一步。 公司深度布局端侧AI及人形机器人产业,或成公司发展新增长点。端侧AI方面,AI手机、AI PC、AI眼镜等产品出货量有望受益大模型趋势持续高增长,同时带动MEMS声学传感器升规需求,公司已布局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产品性能对标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后续送样测试推进,或带动公司MEMS声学产品升级机遇。人形机器人方面,公司为应对人形机器人对力传感、电子皮肤和IMU类产品的需求,结合公司的产品技术能力,分别启动①MEMS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和用于指尖感测的三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立项,②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研发立项,采用柔性基底集成薄膜型MEMS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技术路线,③机器人用IMU的研发立项,随着后续送样推进,有望为公司带来长远发展动能。 估值 因公司产品结构变动,我们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41/0.97/1.59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73/1.73/2.84元,对应市盈率为86.0/36.5/22.2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技术复制或泄露风险、产品结构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 ||||||
2025-04-28 | 民生证券 | 方竞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年报点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压力产品线开拓增长新曲线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事件:4月25日,敏芯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加35.71%;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亏损同比收窄0.6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其中,4Q24单季度公司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48.86%,环比增长29.08%;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营收创历史新高,4Q24单季度扭亏。2024年期间,下游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转好,且公司在新产品领域的多年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取得成效,特别是压力产品线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公司营收高速成长并创历史新高。其中,24年Q2、Q3、Q4营业收入接连创单季度历史新高。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进入三星、小米、传音、OPPO、联想、九安医疗等品牌客户。利润方面,公司2024年产品盈利水平恢复至良好增长态势,全年综合毛利率提高至24.88%,同比+8.07pct。此外,4Q24更是实现单季度扭亏盈利。 压力产品铸就成长新亮点,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目前正逐步从单一产品发展道路中找到第二产品增长极。公司布局的微差压产品在2024年迎来销量的快速增长,推动压力产品线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22.66%大幅提高至2024年的41.85%,声学传感器占比下降至47.16%。具体来看,压力产品线中防水气压计等产品在头部客户产品中实现了进口替代,微差压传感器占据市场同类型产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此外,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的加速度计产品解决了生产工艺问题,同时陀螺产品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加速度和陀螺以及IMU组成的惯性产品线将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点。 展望后续,公司未来有望通过2-3年完成全物理量传感器的产品布局,逐步打造全品类传感器矩阵,更好地满足消费类电子、机器人、汽车、AI产品等新兴下游领域的产品需求,实现多产品线齐头并进势头,打开业务成长天花板。 锚定AI端侧/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在产业化激流中铸就增长新引擎。受益于AI、AR/VR技术的成熟以及硬件成本的快速下降,AI手机、AI眼镜等创新端侧产品层出不穷。而MEMS声学传感器作为AI语音交互技术中声音信号的第一输入口,将迎来技术指标的大幅升级,更高规格的信噪比需求也将为声学传感器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机会。公司目前已开始布局研发高信噪比、低功耗的数字麦克风,产品性能对标世界领先水平,有望在后续抓住新兴领域产业化的新发展机遇。此外,公司还瞄准人型机器人产业,在研多款可应用于机器人整机的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及温度传感器以及机器人用IMU等产品。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下游市场复苏,多系列产品线布局逐步完善,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28/0.90/1.81亿元,对应PE为127/39/20倍,考虑公司的压力/惯性产品线未来占比将逐步提升,后续业绩增长具备持续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复苏不及预期;技术人员变动的风险;竞争格局变化的风险。 | ||||||
2025-01-22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买入 | 维持 | 2024Q4单季度转盈利,2025年端侧AI、人形机器人等业务展望佳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0~5.10亿元,同比增加28.8%~36.9%,归母净利润-0.45~0.30亿元,同比减亏55.8%~70.5%,主要系压力产品突破带动营收和毛利率提升、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现成效。随着AI端侧产品落地和气压计、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产品突破,公司成长动力充足,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Q4单季度首次转盈利。根据公司此次公告,预计2024年营收为4.80亿元至5.1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45亿元至-0.30亿元。我们测算2024Q4单季度营收为1.43亿元至1.73亿元,同比增长25.4%至51.8%,环比增长9.2%至32.1%;2024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至0.18亿元,同比增长115.0%至190.0%,环比增长123.1%至238.5%。公司经营业绩变动原因为:①压力类产品的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②公司销售额增长带动规模效应;③压力类产品的毛利率较高,拉动整体毛利率;④公司降本增效具有成效,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 AI手机向语音助手方向迭代,公司有望受益高信噪比硅麦产品需求提升趋势。高信噪比麦克风课提高语音类AI交互体验,因自然语言处理的声音采集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捕捉到纯净的语音信号,同时将背景噪声、杂音和其他外部影响降至最低,高信噪比的MEMS麦克风拥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优点,且外形小巧,具备较大优势。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对高信噪比硅麦的需求明确,公司已有高信噪比的硅麦产品得到头部客户测试认证通过。我们预计随着安卓系AI手机逐渐放量,公司或将受益于硅麦的升规趋势。 多款新产品均有较佳前景,2025年公司有望在气压计、汽车、机器人、IMU等领域有新收获。气压计产品在国内客户获得突破后,逐渐向其他品牌渗透消费级IMU产品随下游客户的导入和测试,将带来量订单;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产品主要是用在底盘刹车控制的液压传动方面,目前已于知名Tier1厂商小批量出货,未来还可以拓展至车辆的空调热泵;人形机器人业务方面,据公司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已在研多款传感器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整机的指关节、腕部和踝部、皮肤以及机器人的平衡、姿态控制、导航等场景,具体产品包括MEMS三维力、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手套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机器人用IMU等,我们预计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渐成熟,公司业务或将获得有效拓展。 估值 公司实际业绩低于我们此前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0.64/0.70/1.99元,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为99.9/35.0倍。公司短期景气度低于预期,无碍长期发展趋势。我们看好公司在气压计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业务的卡位和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技术复制或泄露风险、产品结构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 ||||||
2024-12-30 | 华福证券 | 陈海进,徐巡,谢文嘉 | 持有 | 首次 | 国产MEMS领军企业,智能穿戴+机器人孕育新动能 | 查看详情 |
敏芯股份(688286) 投资要点: 国内MEMS龙头,多赛道多产品线全面布局: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是国内MEMS产业的拓荒者之一。公司自主研发能力优秀,在MEMS传感器芯片的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环节都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其产品以消费类电子(如手机、电脑、耳机、智能家居等)为主,积极拓展并布局工业控制、汽车、医疗等下游市场。除传感器产品类型外,公司还着力开发适用于车用、工业控制领域的各类压力模组、惯导模组和激光雷达模组等系统性模组。 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全球前列,研发优势明显。根据英飞凌,2023年全球MEMS麦克风市场规模达到9.7亿美元,而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9亿美元,MEMS声学传感器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021年公司MEMS麦克风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三,居全球前列。目前公司MEMS声学传感器芯片产品的尺寸、灵敏度、灵敏度公差等指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并积极向高信噪比的数字硅麦布局,在行内率先推出采用核心技术生产的最小尺寸商业化三轴加速计。公司声学业务下游以消费电子为主,目前已和华为、传音、小米、三星、OPPO、联想等众多知名公司达成密切合作。 MEMS压力传感器:营收占比快速增长,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司压力传感器成长迅速,24上半年压力传感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77万元,营业收入占比38.8%,同比增长149%,发展迅速。24H1占营收比例较去年占比提高18pcts。公司研发成果丰富,产品矩阵快速完善。其中,玻璃微溶压力传感器向汽车级客户供货、防水MSPC600-ADS3气压计应用于华为Watch等产品、MF1600系列气体流量传感器组研发成果并从医疗向多领域推广等,快速拓展下游应用场景。 MEMS惯性传感器:深耕消费电子,把握人形机器人新场景。公司惯性传感器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主,聚焦于消费电子的屏幕翻转、计步、人机交互等场景,并积极布局车用惯性导航模组IMU,向车规和工控推进。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公司积极研发惯性传感器IMU以实现人形机器人对姿态控制、平衡维持及导航定位的需求,抢占新场景市场先机。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公司,在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都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有望随着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未来在市场中不断提升自身份额。我们预计敏芯股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实现收入4.9/6.5/8.0亿元,归母净利润-0.6/0.1/0.8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为-66/308/46倍,对应当前PS估值为8/6/5倍。考虑公司目前声学业务逐渐复苏;压力/惯性传感器作为新兴业务快速发展,24、25年公司业绩仍处于增长期,利润较低,尚未进入稳定盈利阶段,因此采用PS估值,公司PS仍低于可比公司。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波动风险、经营模式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