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中国船舶(600150) - 公司资料

中国船舶

(600150)

  

流通市值:2731.05亿  总市值:2731.05亿
流通股本:75.26亿   总股本:75.26亿

中国船舶(600150)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1998年04月20日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大道1号
注册资本(万元) 75256212880000
法人代表 胡贤甫
董事会秘书 王洁
公司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整合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造修船、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等业务,具有完整的船舶行业产业链。作为世界航运业的伙伴,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中国船舶集团“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海洋科技创新应用产业、船舶海工服务业”四大产业布局,以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不断推出一系列大型绿色环保船型和船机新产品,持续引领船舶工业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公司下属有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
所属行业 船舶制造
所属地域 上海
所属板块 军工-中字头-预盈预增-风能-融资融券-海工装备-海洋经济-央国企改革-IPO受益-沪股通-一带一路-2025规划-航母概念-军民融合-MSCI中国-中特估-央企改革-并购重组概念-2025中报预增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大道1号
联系电话 021-68860618
公司网站 csscholdings.cssc.net.cn
电子邮箱 stock@csscholdings.com
暂无数据

    中国船舶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5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5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9-18 国金证券 满在朋,...买入中国船舶(6001...
中国船舶(600150) 事件简评 9月16日,“南北船”合并正式收官,合并后,公司总股本由44.72亿股增加至75.26亿股,新增的30.53亿股正式上市流通。按照1H25末双方资产规模计算,合并后,公司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企业。 经营分析 “南北船”合并收官,新增30.53亿股份正式上市流通。合并前,公司和中国重工的总股本分别为44.72和228.02亿股,公司和中国重工的换股价分别为37.59和5.03元/股,换股比例为1:0.13,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股公司股票。换股后,公司总股本由44.72亿股增加至75.26亿股,新增的30.53亿股在9月16日正式上市流通。截至6月30日,公司(合并前)和中国重工的资产分别为1820亿和2215亿元,合并后,公司资产规模突破4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企业。合并后发挥协同效应,看好公司未来综合竞争力、盈利能力提升。合并前,公司和中国重工均为国内造船领先企业,合并后有望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盈利能力、接单能力和交付能力。1)提升盈利能力:双方后续将规范同业竞争,减少价格竞争,同时资产和收入规模扩大后产生规模效应,有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2)提升接单能力:合并后可以对船坞、船台资源统筹规划,提高产能调配的可控性,通过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来提升接单能力。3)提升交付能力:合并后,更大的收入规模可以为技术研发创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推动LNG船等高附加值船生产技术提升,以及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订单交付节奏。前期高价船订单逐步交付,看好合并后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1H25公司(合并前)实现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108.59%;中国重工实现归母净利润17.45亿元,同比+227.07%,业绩均高增。1H24-1H25公司(合并前)和中国重工的净利率分别从4.06%/2.44%提升到8.32%/5.40%。未来伴随前期高价船订单逐步交付,看好公司(合并后)未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并表后)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1560/1759/197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1/170/225亿元,对应PE为25/16/12X,维持“买入”评级。(盈利预测基于合并后实体自2025年1月1日起的备考财务报表进行编制)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新订单增速不及预期、碳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风险。
2025-09-05 诚通证券 范云浩买入中国船舶(6001...
中国船舶(600150)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25亿元,yoy+11.96%,主要受益于公司订单结构优化和单船平均价格上升;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yoy+108.59%;扣非归母净利润28.91亿元,yoy+141.23%;销售毛利率为12.21%,yoy+2.01pct;销售净利率为8.32%,yoy+3.41pct;期间费用率为5.02%,yoy-0.33pct。 分业务来看,船舶及海工实现营收386.69亿元,yoy+12.26%,占比95.89%;机电设备实现营收6.25亿元,yoy-30.91%,占比1.55%。 2025年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44.67亿元,同比+17.93%,环比+54.29%;归母净利润为18.19亿元,同比+79.88%,环比+61.4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73亿元,同比+106.23%,环比+58.72%;销售毛利率为11.80%,同比+2.93pct,环比-1.04pct;销售净利率为8.50%,同比+3.41pct,环比+0.45pct;期间费用率为4.49%,同比-1.35pct,环比-1.02pct。 高船价+公司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推动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03.25亿元,yoy+11.96%;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yoy+108.59%。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①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仍处高位,2025年8月末报186点,较本轮周期起点(2020年末)增长近50%,接近2008年历史最高值,推动公司营收增速加快;②公司期间费用率降低0.33pct至5.02%。其中,销售费用率0.06%,同比持平;管理费用率3.10%,同比-0.33pct;研发费用率3.21%,同比-1.03pct;财务费用率-1.35%,同比+1.03pct,主要系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净损失增加所致。随着公司继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施行降本增效策略,公司费用率或仍有进一步压降空间。 2025H1公司新接订单1272.46万DWT,对应全球份额10.54% 中国船舶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多维度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①从新接订单量来看,2025H1全年公司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59艘/543.98万DWT/489.05亿元,按同期全球新接订单5163.48万DWT来看,份额为10.54%,较2024年全年水平增长3.95pct;②从手持订单量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DWT/2334.87亿元,手持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船、油轮、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汽车运输船(PCTC)、多用途船、自卸船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均居全球前列;③从造船完工量来看,2025H1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48艘/355.22万DWT,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56.00%。 公司经营计划具有较强指引性,2025年目标营收805亿元 公司经营计划具有较强指引性,2018年来仅2022年营收落后于经营计划。 综合内外部环境条件,公司给出2025年营收目标为805亿元,yoy+2.44%;全年计划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DWT。公司2025H1业绩达到全年目标的50%以上,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公司将重点围绕市场开拓、产品布局、运营管控、科技创新等几大方面入手,力争完成经营计划。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交易基本落地 本次重组交易是截至目前A股资本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重组项目,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船舶行业交易金额最大的企业合并案例。8月29日晚,中国重工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决定中国重工A股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2025年9月5日,随后中国船舶将开始实施换股。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收入规模突破1300亿元,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有利于中国船舶抓住全球造船业景气度上行期的关键机遇、实现进一步发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考虑到本轮船舶行业周期还在上行早期阶段,存量船队老龄化程度仍在高位,绿色船型发展趋势确定,在不考虑重组交易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71.97/975.90/1101.60亿元,yoy+11.0%/11.9%/12.9%,分别实现净利润70.05/89.09/112.91亿元,yoy+93.8%/27.2/26.7%,对应PE分别为18.8/14.8/11.7X。 投资评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红海航道危机得到缓解,运距下滑导致船队需求下降;全球新造船价格水平维持历史高位,可能导致船东购船意愿减弱;新造船市场新接订单水平具有脉冲性,存在短期间内冲高或下降的可能性;运价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新造船订单的前瞻性指标,若出现大幅波动将给订单和市场情绪造成影响;美对华造船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程度仍不明晰
2025-09-02 华源证券 孙延,刘...买入中国船舶(6001...
中国船舶(600150) 投资要点: 事件:中国船舶发布2025半年报: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25亿元,同比增长11.96%;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9%;扣非归母净利润28.91亿元,同比增长141.23%。2025年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19亿元,环比增长61.42%;扣非归母净利润17.73亿元,环比增长58.72%。 公司手持订单充足且高价订单持续释放,未来三年利润持续上行确定性较高: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船舶业绩显著增长,核心原因或在于公司手持订单充足且高价订单持续释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分别较2024年底+3.42%/+7.64%/+7.62%。目前,公司订单已排至2028-2029年,近年签订的高价新单或将陆续交付。这使得公司2025-2028年利润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 与中国重工的吸收合并落地,有望增强协同效应:2025年8月,中国船舶集团发布《关于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之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的公告》,拟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通过重组整合,公司有望增强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船价短期调整不改变周期上行。去年三季度后,受航运低迷、地缘冲击及环保法规待定影响,新造船订单弱、船价调整,截至2025年8月29日,新造船价指数较2024年9月高点已回落1.94%。但由于十余年行业低谷的产能出清,造船产能持续紧张,船厂订单依旧饱和。2025年下半年,制约新造船市场活动的三大因素有望改善:油散市场景气度或提升、全球脱碳法规有望于10月正式立法、地缘事件影响或有所缓和,后续造船企业或将迎来利润兑现期,行业前景向好。 盈利预测与评级:中国船舶是国内综合造船龙头。我们预计20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7、115.95、162.12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15、15.01、10.74倍。随着高价订单陆续交付,公司未来业绩向上的确定性较强,我们认为船舶绿色更新大周期远未结束,未来船价与业绩仍有上行空间,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或将创造新增长点,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航运行业景气不及预期;造船需求不及预期;全球经济衰退和滞涨风险。
2025-09-01 东吴证券 周尔双,...买入中国船舶(6001...
中国船舶(600150) 投资要点 2025Q2归母净利润+80%,在手订单饱满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09%,核心主业船舶造修与海工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增长13%。单Q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80%,业绩位于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手持民船订单2649万载重吨/2335亿元,同比增长12%/17%,后续随高毛利率订单交付继续确认,业绩增长可持续。 毛利率同比大幅改善,费控能力稳步提升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12.2%,同比增长4.0pct,销售净利率8.3%,同比增长4.3pct,核心主业船舶造修与海工毛利率11.7%,同比提升4.1pct。受益于高毛利率民船订单确认、公司精益管理推进,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2025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5.0%,同比下降0.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6%/3.10%/3.21%/-1.35%,同比分别变动0.0/-0.3/-1.0/+1.0pct,费控能力稳步提升。 存量更新+供给刚性支持造船业景气度,南北船合并收官中船实力进一步增强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较2024年同期,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86.2,同比-1.5%,维持高位,全球船厂在手订单量3.9亿载重吨,同比+11%,较2025年初下降1%。受2024年基数较高、美国301和船舶法案影响,2025年1-7月船舶全球新签订单5779万DWT,同比下滑54%,其中中国船厂新签订单3531万DWT,占比约61%,龙头地位稳固。分船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新签订单2781/1320/1206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变动+23%/-66%/-73%。展望后续,需求端,环保政策趋严、船龄增长约束下,存量更新需求中长期存在,供给端,产能刚性支撑船价,造船业周期高点已过但远未结束。8月13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公告,向中国重工异议股东实施其所持异议股份的现金选择权,中国重工股票自8月13日起连续停牌不再复牌,标志南北船合并步入收官。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中船系下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将整合双方资源、消除同业竞争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4/99/124亿元(暂不考虑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3/17/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原油价格波动等。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胡贤甫董事长,法定代... -- -- 点击浏览
胡贤甫先生:1969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国籍,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施卫东总经理,董事 121.85 0 点击浏览
施卫东:男,196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89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2004年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中船海洋与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中船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瑞舟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卢浦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健德董事 -- -- 点击浏览
张健德先生: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国籍,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船重工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规部主任。
陈刚董事 -- -- 点击浏览
陈刚先生:1972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2002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副总设计师、设计部副部长、海洋工程部部长、市场营销部部长、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陶涛董事 -- -- 点击浏览
陶涛先生:1982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正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产评估师。2004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业务员、财务处处长助理、副处长,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财务金融部财务处副处长、处长,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金融部财务与资产收益处处长,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财务部主任。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总会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金融部副主任(交流挂职)。
韩东望董事 -- -- 点击浏览
韩东望先生:1979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国籍,河南濮阳人,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先后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副处长、处长,中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现任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罗厚毅职工代表董事 -- -- 点击浏览
罗厚毅,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正高级经济师。曾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副部长、综合计划部副部长、建设工程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现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
王洁董事会秘书,总... 16.5 0 点击浏览
王洁:女,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研究员级)。199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工业统计专业。曾任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监事,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瓦锡兰(上海)有限公司以及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上海沪临重工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WinGDLtd董事。现任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正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监事。
冷建兴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冷建兴先生:1963年6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结构研究室副主任、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技术开发部主任,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研究员、教授,海洋装备试验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无人船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海洋结构物与船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目前兼任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高名湘独立董事 20 0 点击浏览
高名湘先生:1952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国籍,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天津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大专学历,高级审计师。曾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外部董事,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外部董事,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5-07-04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473984.18并购重组委批准
2024-09-19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515027.84董事会预案
2025-01-08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11515027.84实施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