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 | 陶贻功,严明 | 0.93 | 1.39 | 1.84 | 天奇股份:Q1净利YOY+12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锂电回收厚积薄发 | 2022-04-26 |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9.44亿元,同比增长29.95%;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扣非0.78亿元),同比增长121.22%(扣非同比增长112.72%)。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现金流有改善空间。
报告期公司盈利能力延续提升态势:销售毛利率23.89%,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净利率9.19%,同比提升3.39个百分点,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4.17%,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ROE(加权)4.20%,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负债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资产负债率同比小幅下降至64.07%,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18/0.84。
报告期公司现金流状况较差:报告期公司收现比79.60%,同比大幅减少44.8个百分点,现金净流出1.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0.15%,锂电回收厚积薄发,产能进入快速释放期。
公司负责锂电回收业务的子公司天奇金泰阁2021年产出金属钴1887金吨、镍1024金吨、锰436金吨及碳酸锂1792吨。钴锰镍平均金属回收率达98%,锂平均回收率达85%,位居行业领先水平。预计随着扩产、技改的逐步推进,2022年公司锂电池循环板块整体产能为钴锰镍合计9000金吨、碳酸锂4000吨; 2023年钴锰镍合计12,000金吨、碳酸锂5,000吨。公司近期公告,将于2022年新建磷酸铁锂回收处理产能15万吨/年,其中率先启动的一期项目处理规模5万吨/年,到2023年天奇金泰阁将形成10万吨废旧锂电池处理能力,公司锂电回收的业务的持续扩张将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致力于搭建废旧锂电“互联网+回收”平台,通过深度绑定电池企业、电池用户、回收企业及相关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废旧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络,为锂电回收业务提供原料保障。公司近期与一汽、京东、星恒电源等签署合作协议,平台搭建日趋完善,不断为锂电回收渠道赋能。
战略布局汽车全生命周期,协同发展综合优势明显公司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除锂电回收业务外,智能装备业务、循环装备均深耕汽车产业链,在汽车智能装备、汽车拆借、废钢设备等相关领域具有突出地位,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汽车行业资源将成为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重要助力。产业链的多元化协同也将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
估值分析与评级说明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分别为3.53亿元、5.27亿元、6.98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3倍、9.0倍、6.8倍。看好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锂电回收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其它业务盈利能力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 关闭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严明 | 0.93 | 1.39 | 1.84 | 天奇股份:Q1净利YOY+12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锂电回收厚积薄发 | 2022-04-26 |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9.44亿元,同比增长29.95%;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扣非0.78亿元),同比增长121.22%(扣非同比增长112.72%)。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现金流有改善空间。
报告期公司盈利能力延续提升态势:销售毛利率23.89%,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净利率9.19%,同比提升3.39个百分点,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4.17%,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ROE(加权)4.20%,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负债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资产负债率同比小幅下降至64.07%,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18/0.84。
报告期公司现金流状况较差:报告期公司收现比79.60%,同比大幅减少44.8个百分点,现金净流出1.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0.15%,锂电回收厚积薄发,产能进入快速释放期。
公司负责锂电回收业务的子公司天奇金泰阁2021年产出金属钴1887金吨、镍1024金吨、锰436金吨及碳酸锂1792吨。钴锰镍平均金属回收率达98%,锂平均回收率达85%,位居行业领先水平。预计随着扩产、技改的逐步推进,2022年公司锂电池循环板块整体产能为钴锰镍合计9000金吨、碳酸锂4000吨; 2023年钴锰镍合计12,000金吨、碳酸锂5,000吨。公司近期公告,将于2022年新建磷酸铁锂回收处理产能15万吨/年,其中率先启动的一期项目处理规模5万吨/年,到2023年天奇金泰阁将形成10万吨废旧锂电池处理能力,公司锂电回收的业务的持续扩张将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致力于搭建废旧锂电“互联网+回收”平台,通过深度绑定电池企业、电池用户、回收企业及相关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废旧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络,为锂电回收业务提供原料保障。公司近期与一汽、京东、星恒电源等签署合作协议,平台搭建日趋完善,不断为锂电回收渠道赋能。
战略布局汽车全生命周期,协同发展综合优势明显公司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除锂电回收业务外,智能装备业务、循环装备均深耕汽车产业链,在汽车智能装备、汽车拆借、废钢设备等相关领域具有突出地位,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汽车行业资源将成为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重要助力。产业链的多元化协同也将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
估值分析与评级说明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分别为3.53亿元、5.27亿元、6.98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3倍、9.0倍、6.8倍。看好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锂电回收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其它业务盈利能力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 关闭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严明 | 0.93 | 1.39 | 1.84 | 天奇股份:Q1净利YOY+121%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锂电回收厚积薄发 | 2022-04-26 |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9.44亿元,同比增长29.95%;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扣非0.78亿元),同比增长121.22%(扣非同比增长112.72%)。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现金流有改善空间。
报告期公司盈利能力延续提升态势:销售毛利率23.89%,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净利率9.19%,同比提升3.39个百分点,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4.17%,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ROE(加权)4.20%,同比提升2.29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负债结构保持相对稳定:资产负债率同比小幅下降至64.07%,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18/0.84。
报告期公司现金流状况较差:报告期公司收现比79.60%,同比大幅减少44.8个百分点,现金净流出1.0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0.15%,锂电回收厚积薄发,产能进入快速释放期。
公司负责锂电回收业务的子公司天奇金泰阁2021年产出金属钴1887金吨、镍1024金吨、锰436金吨及碳酸锂1792吨。钴锰镍平均金属回收率达98%,锂平均回收率达85%,位居行业领先水平。预计随着扩产、技改的逐步推进,2022年公司锂电池循环板块整体产能为钴锰镍合计9000金吨、碳酸锂4000吨; 2023年钴锰镍合计12,000金吨、碳酸锂5,000吨。公司近期公告,将于2022年新建磷酸铁锂回收处理产能15万吨/年,其中率先启动的一期项目处理规模5万吨/年,到2023年天奇金泰阁将形成10万吨废旧锂电池处理能力,公司锂电回收的业务的持续扩张将为公司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公司致力于搭建废旧锂电“互联网+回收”平台,通过深度绑定电池企业、电池用户、回收企业及相关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废旧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络,为锂电回收业务提供原料保障。公司近期与一汽、京东、星恒电源等签署合作协议,平台搭建日趋完善,不断为锂电回收渠道赋能。
战略布局汽车全生命周期,协同发展综合优势明显公司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除锂电回收业务外,智能装备业务、循环装备均深耕汽车产业链,在汽车智能装备、汽车拆借、废钢设备等相关领域具有突出地位,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汽车行业资源将成为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重要助力。产业链的多元化协同也将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
估值分析与评级说明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分别为3.53亿元、5.27亿元、6.98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3倍、9.0倍、6.8倍。看好公司锂电回收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锂电回收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其它业务盈利能力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 关闭 |
东吴证券 | 袁理,任逸轩 | 0.92 | 1.47 | - | 天奇股份:2021年业绩快报&2022年一季报预告点评:一季报高增,锂电循环产能&盈利能力双升 | 2022-03-23 |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业绩快报与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锂电循环板块大增,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增154%。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18亿元,同增9.0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增154.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增1924.50%,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同增162.50%。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1)锂电池循环板块整体回收量及产能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锂电池产业链整体景气度持续提升,下游客户对钴、锂、镍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2)受钢材、树脂等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影响,智能装备板块及重工机械板块毛利空间收窄;3)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摊销费用1456万元。
锂电循环板块产量增加&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一季报业绩高增。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5亿元至0.95亿元,同增110.98%至135.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至0.80亿元,同增90.97%至118.2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至0.26元/股,同期为0.11元/股。业绩变动的主要因素为1)下游客户对锂电池材料产品需求强劲增长,锂电池循环板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2)锂电池循环板块,主要金属回收率提升,扩产产能逐步释放,实际有效产能进一步突破,各类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及柔性化生产效果持续显现,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强,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增强;3)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摊销费用917万元。
锂电循环板块产能加速扩张&产业链延伸。公司公告2021-2024 年投资计划,用于电池回收再生扩产、技改与产业链深化。其中1)金泰阁扩产技改项目,废旧电池处理量从2 万吨/年提升至5 万吨/年,产能弹性150%,预计2022年4月投产;2)三元前驱体项目:建成3 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和1.2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包含5万吨废旧磷酸铁锂拆解回收利用产线,预计一期2023Q4 投产,二期2024Q4 投产,业务拓展至“电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锂电循环产能快速扩张,拓展磷酸铁锂回收产能,产业链延伸至前驱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高景气度即将到来,公司积极布局产能扩张,金泰阁扩产技改,废旧电池处理量从2021年2万吨/年提升至5万吨/年,碳酸锂产能从2021年2000吨提升至5000吨,产能弹性150%,公司预计扩产项目2022年4月即将投产贡献增长,扩张同时布局废旧电池回收渠道。我们将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1.56/2.36/3.50亿元上调至1.55/3.49/5.58亿元,2021-2023年EPS为0.41/0.92/1.47元/股,当前对应PE为47x/21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辆销售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关闭 |
东吴证券 | 袁理,任逸轩 | 0.92 | 1.47 | - | 天奇股份:2021年业绩快报&2022年一季报预告点评:一季报高增,锂电循环产能&盈利能力双升 | 2022-03-23 |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业绩快报与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
锂电循环板块大增,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增154%。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18亿元,同增9.0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同增154.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增1924.50%,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同增162.50%。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1)锂电池循环板块整体回收量及产能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锂电池产业链整体景气度持续提升,下游客户对钴、锂、镍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2)受钢材、树脂等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影响,智能装备板块及重工机械板块毛利空间收窄;3)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摊销费用1456万元。
锂电循环板块产量增加&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一季报业绩高增。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5亿元至0.95亿元,同增110.98%至135.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0亿元至0.80亿元,同增90.97%至118.2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至0.26元/股,同期为0.11元/股。业绩变动的主要因素为1)下游客户对锂电池材料产品需求强劲增长,锂电池循环板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2)锂电池循环板块,主要金属回收率提升,扩产产能逐步释放,实际有效产能进一步突破,各类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及柔性化生产效果持续显现,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强,整体盈利能力显著增强;3)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摊销费用917万元。
锂电循环板块产能加速扩张&产业链延伸。公司公告2021-2024 年投资计划,用于电池回收再生扩产、技改与产业链深化。其中1)金泰阁扩产技改项目,废旧电池处理量从2 万吨/年提升至5 万吨/年,产能弹性150%,预计2022年4月投产;2)三元前驱体项目:建成3 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和1.2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包含5万吨废旧磷酸铁锂拆解回收利用产线,预计一期2023Q4 投产,二期2024Q4 投产,业务拓展至“电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锂电循环产能快速扩张,拓展磷酸铁锂回收产能,产业链延伸至前驱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高景气度即将到来,公司积极布局产能扩张,金泰阁扩产技改,废旧电池处理量从2021年2万吨/年提升至5万吨/年,碳酸锂产能从2021年2000吨提升至5000吨,产能弹性150%,公司预计扩产项目2022年4月即将投产贡献增长,扩张同时布局废旧电池回收渠道。我们将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1.56/2.36/3.50亿元上调至1.55/3.49/5.58亿元,2021-2023年EPS为0.41/0.92/1.47元/股,当前对应PE为47x/21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辆销售不及预期、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