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33.29亿 | 总市值:45.15亿 | ||
流通股本:1.02亿 | 总股本:1.38亿 |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4-08-20 | 山西证券 | 叶中正,谷茜 | 买入 | 维持 | 拓展光伏订单持续带动销售增长,自主开发CVD设备等新品类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描述 公司于近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9亿元/+73.76%,归母净利润0.35亿元/+131.99%,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116.47%;其中单Q2实现营收1.18亿元/+54.79%,归母净利润0.20亿元/+59.58%。 事件点评 订单验收增加带动销售增长,降本增效提升综合盈利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务稳步发展,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在夯实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的基础上,拓展产品技术拓展到光伏领域,营业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与持续降本增效,综合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分季度看,Q1-Q2收 入分别为0.81/1.18亿元,同比分别+111.29%/+54.7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5/0.20亿元,同比分别+507.43%/+59.58%。公司处于批量订单逐步验收带动销售规模快速提升的成长阶段,上半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 拓展光伏领域订单持续带来销售增量,自主开发CVD设备等新品类。分产品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晶体生长设备实现营收1.61亿元/+46.73%,收入占比80.89%,包含碳化硅单晶炉和半导体单晶硅炉;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实现营收0.36亿元,收入占比为18.00%,主要系公司将自动化控制等半导体相关技术拓展到光伏领域,自主研制的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软硬件)持续交付订单所致,公司还开发了光伏级单晶硅炉,为客户提供“单晶炉整机+控制系统+工艺方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定制化服务方案。此外,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CVD设备和切割设备等产品的定制化开发。 24H1期间费率持续摊薄,其他设备及配套毛利率增长。期间费用方面,24H1公司期间费率为23.67%/-3.78pcts,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费率逐渐摊薄,其中研发费用2,181.94万元/+53.94%,主要系研发投入加大带来的人员薪酬增加、研发材料投入增加、股份支付增加所致。毛利率方面,24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1.67%/-3.68%,其中,晶体生长设备毛利率为27.77%;其他设备及配套毛利率为49.02%,较上年年末增长22.48pcts。存货方面,24H1为2.92亿元,较上年期末+3.63%,主要系规模扩大尚未验收商品及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合同负债方面,24H1为0.96亿元,较上年期末-41.38%,主要系上期末发出商品的订单预付货款在本期陆续验收确认收入,使得预收款减少所致。 投资建议 公司在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拓展深化客户合作,扩大销售规模。在夯实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公司拓展产品技术应用领域,将自动化控制等半导体相关技术应用到光伏等领域并不断迭代升级。在丰富产品种类方面,公司有针对性地进行了CVD设备和切割设备等产品的定制化开发。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为6.01/8.18/10.85亿元,净利润为1.03/1.40/1.82亿元,EPS分别为0.75/1.01/1.32元,以8月16日收盘价26.70元计算,24-26年PE分别为35.7X/26.4X/20.3X,维持“买入-A”评级。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 ||||||
2024-05-19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周靖翔 | 增持 | 维持 | 碳化硅长晶炉稳定交付,设备品类持续拓展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核心观点 公司1Q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07%。公司主营业务为碳化硅长晶炉、半导体级硅单晶炉与相关晶体设备;随碳化硅渗透加速,碳化硅长晶炉需求较好,23年公司实现营收4.1亿元(YoY+82.7%),归母净利润0.71亿元(YoY+106%),毛利率33.5%(YoY-1.8pct)。在此基础上,公司在手订单陆续交付,1Q24实现营收0.8亿元(YoY+111.3%,QoQ-51.1%),归母净利润0.15亿元(YoY+507.4%,QoQ-46.3%),毛利率33.7%(YoY-5.1pct,QoQ+2.8pct)。碳化硅长晶炉覆盖头部客户,8英寸衬底渗透有望提升长晶炉ASP。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应用于6-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制备,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天岳先进、比亚迪等行业主要厂商。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客户J签订《碳化硅炉设备买卖合同》约1.2亿元,待履行金额为0.99亿元。此外,随着8英寸碳化硅衬底起量,8英寸长晶炉渗透,产品ASP有望提升,未来碳化硅长晶炉业务伴随产品迭代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半导体级单晶硅炉28nm以上制程已量产。由于进入半导体单晶硅炉领域需硅片/衬底厂商验证并通过芯片厂商稽核,在器件性能验证后单晶硅炉才能进入硅片供应链,验证壁垒高且国产化率低,公司客户已覆盖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神工股份、合晶科技;覆盖主流12英寸、8英寸轻掺、重掺硅片制备,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光伏设备合同待履行金额2.9亿元,拓品类业务打开多元成长空间。此前公司与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签订了《高景设备采购合同》,合同价款含税合计金额约为3.39亿元,包括单晶炉控制系统、光伏级单晶炉及配套产品,待履行金额为2.9亿元。此外,公司自研应用于G10至G12太阳能电池片的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已推向市场。未来,随着光伏类产品、其他材料设备业务拓展,公司增长路径将逐步多元化。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合同履行节奏与23年至今经营情况,略下调公司订单交付节奏,上调公司研发费用率,预计24-26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1.14/1.29/1.42亿元(前值24-25年1.21/1.57亿元),对应24-26年PE分别为36/32/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化硅单晶炉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级单晶炉放量不及预期等。 | ||||||
2024-05-07 | 山西证券 | 叶中正,谷茜 | 买入 | 维持 | 24Q1营收利润双高增,拓展应用领域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描述 公司于近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06亿元/+82.70%,归母净利润0.71亿元/+105.63%,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86.64%;其中Q4实现营收1.66亿元/+83.83%,归母净利润0.28亿元/+79.55%。2024Q1公司实现营收0.81亿元/+111.29%,归母净利润0.15亿元/+507.43%。 事件点评 营收利润双高增,业绩增速高于收入。2023年公司凭借产品技术的竞争优势,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双增长。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批量订单验收量增加,同时成本管控得力带来的规模效益共同影响。 分季度看,Q1-Q4收入分别为0.38/0.76/1.25/1.66亿元,同比分别+128.5%/+57.44%/+87.90%/+83.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0.13/0.28/0.28亿元,同比分别+307.73%/+221.70%/+72.66%/+79.55%,单Q4收入增速环比提升,归母净利润延续Q3的高位,公司处于订单逐步验收带动销售规模快速提升的成长阶段,全年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24Q1,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加,叠加上年同期的低基数,同时公司理财收益增加,业绩和收入共同实现了高速增长。 订单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带来销售增量。分产品看,2023年公司晶体生长设备营收实现2.58亿元/+20.65%,收入占比63.56%,包含碳化硅单晶炉和半导体单晶硅炉;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实现营收1.40亿元,收入占比为34.40%,占比提升较多,主要系公司自主研制的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销售订单交付,同时,公司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自主开发了光伏级单晶硅炉,为客户提供“单晶炉整机+控制系统+工艺方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定制化服务方案。在重大合同订单方面,公司于8月29 日披露与客户J签订《【碳化硅炉】设备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2亿元,2023年已履行17.79%;公司于10月25日披露与四川高景签订合同,采购单晶炉控制系统、光伏级单晶炉及配套,合同金额为3.39亿元,2023年已履行14.17%。公司陆续签订重大销售订单,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将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3年期间费率降至低位,Q1毛利率环比回升。期间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期间费率为19.58%/-3.5pcts,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费率摊薄,不过研发费用3,801.50万元/+83.10%,主要系研发投入的加大带来的人员薪酬增加、研发消耗材料增加、股份支付增加所致;24Q1公司期间费率28.09%/-9.67pcts,研发费用1,065.18万元/+57.52%,主要系产品研发项目增加,对应的人员及薪酬增加、研发消耗材料及研发设施折旧增加所致。毛利率方面,2023年公司晶体生长设备毛利率为37.04%/+2.59pcts,其他设备及配套毛利率为26.54%;24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3.70%,环比回升0.24pct。存货方面,2023年为2.82亿元/+275.81%,主要系规模扩大尚未验收商品及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24Q1为3.15亿元/+195.51%。合同负债方面,2023年为1.64亿元/+392.92%,主要系预收客户款项不含税部分增加所致;24Q1为1.46亿元/+81.63%。 投资建议 公司已在晶体生长设备领域形成丰富产品序列,得到众多主流半导体厂商的认可和客户的批量订单,迅速规模化布局并加快产能扩充。公司不断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将自动化控制等半导体相关技术应用到光伏等领域;在新品投入方面,部分新产品如CVD设备、切割设备等已在研发和测试阶段。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为6.01/8.18/10.85亿元,净利润为1.0/1.36/1.78亿元,EPS分别为0.72/0.99/1.29元,以5月6日收盘价32.05元计算,24-26年PE分别为44.3X/32.5X/24.9X,维持“买入-A”评级。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 ||||||
2023-12-04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增持 | 首次 | 深度研究:国内碳化硅及半导体单晶炉龙头,切入光伏行业打开成长天花板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投资要点】 国内半导体及碳化硅长晶设备龙头,覆盖下游头部材料制造商公司携手沪硅产业率先实现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炉国产化并积极布局碳化硅拉晶设备,主要产品应用于8-12英寸轻掺、重掺半导体硅片制备,实现28nm以上制程批量工艺,以及6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制备,客户覆盖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神工股份、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及浙江晶越等头部材料厂商,2019-2022年营业收入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13.07%。 硅片先进产能扩张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大尺寸半导体单晶炉需求旺盛 我国半导体硅片行业目前面临起步时间较晚、市场份额较低、先进产能占比较少等问题,受到大尺寸硅片技术迭代、下游硅片制造商大规模扩产及市场份额提升、设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等因素影响,2022-2025年半导体单晶炉市场空间约97.47亿元,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拉晶设备龙头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碳化硅行业处于产业爆发前夕,上游设备端有望迎来放量 碳化硅衬底为产业链核心环节,拉晶设备更是影响衬底质量的关键。据测算,未来5年国内碳化硅衬底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60%,对应带来约74.40亿元的碳化硅单晶炉市场空间,公司处于国内供应商第一梯队,市场份额接近30%,目前已和三安光电等国内龙头衬底厂商深度绑定,并持续推进新客户的首台套设备验证,成长潜力巨大。 基于技术同源性切入光伏领域,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基于技术同源性切入光伏单晶炉领域,目前已和光伏硅片企业四川高晶太阳能签订设备采购合同,为其供应光伏单晶炉整机,订单金额达到3.39亿元(含税),有望进一步打开后续业绩增长天花板。 募投项目助力产能扩张,为业务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公司IPO募投项目包括总部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总装测试厂区建设项目,预计投入资金约4.76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对应新增产能:①半导体单晶炉产能:25台/年;②碳化硅单晶炉产能:1,100台/年,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产能保障。 【投资建议】 结合下游厂商扩产情况、公司市场份额及相关财务数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0/7.29/11.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1.50/2.27亿元,EPS分别为0.50/1.08/1.64元,对应PE分别为108.76/50.27/33.2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材料厂商扩产情况不及预期; 客户集中程度较高风险; 产品推广及验证情况不及预期。 | ||||||
2023-11-08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周靖翔 | 增持 | 维持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27%,品类扩展打开多元成长空间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核心观点 公司1-3Q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27%。1-3Q23公司实现营收2.40亿元(YoY+81.92%),归母净利润0.43亿元(YoY+127%),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YoY+146%),毛利率35.24%(YoY-1.89pct)。3Q23单季度实现营收1.25亿元(YoY+87.9%,QoQ+65.0%),归母净利润0.28亿元(YoY+72.7%,QoQ+123.9%),扣非归母净利润0.19亿元(YoY+36.07%,QoQ+133.1%),毛利率35.13%(YoY-4.76pct,QoQ+1.50pct)。随着产品销量和收入增加,公司在成本控制上进行优化,规模效益体现,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碳化硅长晶炉覆盖行业头部客户,与大客户签订1.2亿元合同。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应用于6-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制备,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天岳先进、比亚迪等行业主要厂商。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客户J签订《碳化硅炉设备买卖合同》约1.2亿元,分三批执行。结合我们对国内头部衬底供应商扩产节奏测算,23-25年国内导电碳化硅衬底扩产复合增速约200%,预计公司碳化硅单晶炉设备有望随行业渗透同步快速增长。 半导体级单晶硅炉与行业头部客户长期合作,28nm以上制程已量产。由于进入半导体单晶硅炉领域需硅片/衬底厂商验证并通过芯片厂商稽核,在器件性能验证后单晶硅炉才能进入硅片供应链,验证壁垒高且国产化率低,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处于国内领先:客户已覆盖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神工股份、合晶科技;覆盖主流12英寸、8英寸轻掺、重掺硅片制备,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与客户签订光伏设备合同约3.39亿元,产品品类拓展打开多元成长空间。 基于公司在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技术积累,光伏应用拓展顺利。近日,公司与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签订了《高景设备采购合同》,合同价款含税合计金额约为3.39亿元,包括单晶炉控制系统、光伏级单晶炉及配套产品。此外,公司1H23其他长晶设备及配套产品收入占比已达15%左右。未来,随着光伏类产品、其他材料设备业务拓展,公司增长路径将逐步多元化。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核心技术与碳化硅单晶炉的快速增长,预计23-25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0.72/1.21/1.57亿元(YoY+109%/67%/30%),对应22-24年PE分别为87/52/40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化硅单晶炉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级单晶炉放量不及预期等。 | ||||||
2023-10-31 | 山西证券 | 叶中正,谷茜 | 买入 | 首次 | Q3营收利润双高增,重复订单驱动产销规模持续扩大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公司概况及事件描述 公司已在晶体生长设备领域形成丰富产品序列,主要生产的8/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6英寸碳化硅单晶炉,逐步得到行业内知名客户的认可,已取得良好的市场口碑,确立了公司在半导体级晶体生长设备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实现了大尺寸硅片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国产化。根据招股书数据,在半导体级单晶硅炉领域,公司为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主要国内供应商,公司市场占有率约为9.01%-15.63%,国内竞争对手主要为晶盛机电;在碳化硅单晶炉领域,公司主要向三安光电、东尼电子、浙江晶越、比亚迪等多家客户供应碳化硅单晶炉,市场占有率约为27.47%-29.01%,竞争对手主要为北方华创。 公司于近日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4亿元/+81.92%,归母净利润0.43亿元/+126.57%,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145.75%;其中Q3实现营收1.25亿元/+87.90%,归母净利润0.28亿元/+72.66%。事件点评 营收利润双高增,业绩增速高于收入。前三季度公司凭借产品技术的竞争优势,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增强。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批量订单验收量增加,同时成本管控得力带来的规模效益共同影响。分季度看,Q1-Q3收入分别为0.38/0.76/1.25亿元,同比分别+128.5%/+57.44%/+87.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0.13/0.28亿元,同比分别+307.73%/+221.70%/+72.66%,单Q3收入增速环比提升,业绩增长有所下降,但公司处于订单逐步验收带动销售规模快速提升的成长阶段,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 陆续签订重大销售订单,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分产品看,2023H1公司碳化硅单晶炉/半导体单晶硅炉的营收分别实现0.70/0.13亿元,同比分别+66.64%/-41.14%,收入占比分别为60.90%/10.98%,此外,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实现营收0.27亿元,收入占比为23.90%,占比提升较多,主要来自公司自主研制的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销售订单交付。在重大合同订单方面,公司于8月29日披露与客户J签订《【碳化硅炉】设备买卖合同》,合同金额暂估为1.2亿元,分三批执行;公司于10月25日披露与四川高景签订合同,采购单晶炉控制系统、光伏级单晶炉及配套,合同金额为3.39亿元,规定交货时间为2023年11月4日至2023年12月19日。公司陆续签订重大销售订单,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对23-24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公司拟投资2亿建设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总装测试厂区,旨在补充晶体生长设备的产能。 期间费率降至低位,产品结构影响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率为21.64%/-6.25pct,降至年内低位,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2.12%/10.36%/10.21%,同比分别-0.71pct/-3.38pct/-1.23pct。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5.24%/-1.89pct,应是受到毛利率较高的半导体单晶硅炉收入占比降低的影响。存货方面,公司前三季度为1.70亿元/+102.54%,主要系规模扩大尚未验收商品及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合同负债方面,公司前三季度为0.98亿元/+98.4%,主要系预收客户款项不含税部分增加所致。 投资建议 公司在半导体晶体生长设备领域持续深耕,已形成丰富产品序列。凭借技术先发及客户认证的优势,公司同众多主流硅片厂商及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客户的重复和批量订单,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在现有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碳化硅单晶炉的基础上,公司结合客户及行业的产品需求,拓展了光伏领域的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0.52/0.84/1.11元,以10月30日收盘价45.34元计算,23-25年PE分别为86.8X/54.3X/40.7X,首次覆盖给于“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半导体行业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下滑,上游产业链资本性投入及产出大于行业应用需求,产能利用率下降,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制造厂商将减少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宏观经济及行业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将对公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若未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因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产业国产化进程减速或不及预期,公司亦将面临因产业政策变化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伴随全球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中国半导体设备、材料、制造、封测等子行业的发展迅速,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主要半导体材料及专用设备厂商将凭借其现有的资金、技术、市场及客户优势,在国内半导体市场进一步巩固及扩大其市场份额及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新增半导体材料设备厂商也逐渐加入行业参与竞争。若公司未来无法有效应对国际主要厂商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双重竞争,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技术研发风险。半导体材料技术指标由晶体生长设备技术能力及客户制造工艺技术能力共同实现,晶体生长设备技术能力对材料微缺陷水平、金属含量、氧含量等材料技术指标具有重要影响。若在后续研发过程中,公司面临因产品技术及工艺无法持续升级,下游应用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研发资金投入过高,研发进度缓慢等情形引发技术研发风险,则可能导致公司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失败,技术研发及创新无法满足下游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创新成果转化产品需求无法达到客户需求,已投入研发创新成本无法实现预期收益,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 ||||||
2023-10-31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李璐彤 | 买入 | 维持 | 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绑定大客户实现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23Q3业绩符合预期,绑定大客户实现快速增长。23Q1-3,公司实现营收2.4亿元,YoY+82%,归母净利润0.4亿元,YoY+127%;23Q3,公司实现营收1.3亿元,YoY+88%,归母净利润0.3亿元,YoY+73%。伴随产能扩建、大客户订单放量,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1)碳化硅单晶炉:国产衬底厂商加速扩产,碳化硅单晶炉快速放量。 23H1,公司碳化硅单晶炉实现营收0.7亿元,同增67%。需求端,根据测算,23-26年国内衬底厂商新增产能对应单晶炉市场约88亿元。供给端,公司及北方华创占国内碳化硅厂商采购份额约30%、50%,公司量产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比亚迪等国内龙头衬底厂商,在三安处份额约80%,并持续配合客户进行晶体性能优化,推进8英寸、电阻加热、LPE单晶炉等新品研发,未来有望深度受益碳化硅高增长。 2)半导体级单晶炉: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2英寸单晶炉进入快车道。 23H1,公司半导体级单晶炉实现营收0.13亿元,同减41%。需求端,根据测算,23-25年国内硅片新增产能对应单晶炉市场约72亿元。供给端,半导体级单晶炉国产化率仅30%,公司已实现沪硅产业、立昂微、神工股份等国内龙头硅片厂商的批量供货,同时沪硅产业、立昂微均对公司战略参股,未来公司有望深度受益大尺寸硅片加速国产替代趋势。 3)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基于技术同源、客户协同性,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根据客户差异化应用需求,研发、供应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其中,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可应用于光伏电池片制造,22年以来,已与高景太阳能累计签订订单超5亿元。同时公司在研碳化硅外延设备、多线切割整机设备等项目,有望基于技术同源、客户协同性,打开成长天花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碳化硅&半导体级单晶炉国内领先供应商,成功将业务拓展至光伏长晶炉等方向。基于此,我们将公司23-25年的归母净利润由0.7/1.3/2.1亿元上调至0.7/1.4/2.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87/46/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主要客户流失风险;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及经营规模较小;毛利率水平波动的风险。 | ||||||
2023-09-18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周靖翔 | 增持 | 首次 | 1H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7%,签订重大合同注入增长动力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核心观点 公司1H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47%。1H23公司实现营收1.14亿元(YoY+75.79%),归母净利润0.15亿元(YoY+447.2%),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YoY+397.6%),毛利率35.3%(YoY+1.1pct)。2Q23单季度实现营收0.76亿元(YoY+57.44%,QoQ+97.9%),归母净利润0.13亿元(YoY+221.7%,QoQ+418.5%),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YoY+497.6%)环比增加800万,毛利率33.63%(YoY+1.29pct,QoQ-5.12pct)。 碳化硅长晶炉覆盖行业头部客户,未来将随行业渗透快速发展。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应用于6-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制备,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天岳先进、比亚迪等行业主要厂商。由于碳化硅长晶炉需满足客户在特定工艺技术路线下控温精度、控压精度、极限真空、压升率等指标参数的要求以保证晶体一致性和稳定性,公司可根据不同客户推出差异化应用解决方案。根据我们对国内头部衬底供应商扩产节奏测算,23-25年国内导电碳化硅衬底扩产复合增速约为200%,在行业快速扩张背景下,公司碳化硅单晶炉设备有望随行业渗透同步快速增长。 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国内领先,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由于进入半导体单晶硅炉领域需硅片/衬底厂商验证并通过芯片厂商稽核,在器件性能验证后单晶硅炉才能进入硅片供应链,验证时间长且壁垒高。目前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国产化率低且国产单晶炉设备在该领域中占比低,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处于国内领先:客户已覆盖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神工股份、合晶科技;覆盖主流12英寸、8英寸轻掺、重掺硅片制备,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未来,随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扩产叠加单晶硅炉国产化率提升,公司该业务有望加速放量。 与客户签订1.2亿元碳化硅单晶炉合同,业绩增长注入持续动力。公司股权激励24-25年营收目标为5.99、8.21亿元,在此基础上,公司与客户J签订了《碳化硅炉设备买卖合同》,合同价款含税合计金额约为1.2亿元,分三批执行,第一批次预付款支付后3-4个月交付,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合同履约期限以双方签订的订单为准。在行业快速扩产背景下,本次合同签订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核心技术与碳化硅单晶炉的快速增长,预计23-25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0.66/1.07/1.61亿元(YoY+92%/62%/50%),对应22-24年PS分别为95/58/39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化硅单晶炉需求不及预期,半导体级单晶炉放量不及预期等。 | ||||||
2023-08-18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李璐彤 | 买入 | 首次 | 2023年中报点评:业绩高增长,股权激励彰显成长信心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及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23H1业绩高增长,股权激励彰显成长信心。23H1,公司实现营收1.14亿元,YoY+76%,归母净利润0.15亿元,YoY+447%;23Q2,公司实现营收0.76亿元,YoY+57%,归母净利润0.13亿元,YoY+222%,销售收入增加与成本管控带来规模效应。公司同时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涉及员工范围较广,包括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共80人,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为130万股,占总股本的0.94%,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以22年营收为基数,23-25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80%/170%/270%,营收高增长目标彰显公司成长信心。 1)碳化硅单晶炉:国产衬底厂商加速扩产,碳化硅单晶炉快速放量。23H1,公司碳化硅单晶炉实现营收0.7亿元,同增67%。需求端,根据测算,23-26年国内衬底厂商新增产能对应单晶炉市场约88亿元。供给端,公司及北方华创占国内碳化硅厂商采购份额约30%、50%,公司量产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比亚迪等国内龙头衬底厂商,在三安处份额约80%,并持续配合客户进行晶体性能优化,推进8英寸、电阻加热、LPE单晶炉等新品研发,未来有望深度受益碳化硅高增长。 2)半导体级单晶炉: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2英寸单晶炉进入快车道。23H1,公司半导体级单晶炉实现营收0.13亿元,同减41%。需求端,根据测算,23-25年国内硅片新增产能对应单晶炉市场约72亿元。供给端,半导体级单晶炉国产化率仅30%,公司已实现沪硅产业、立昂微、神工股份等国内龙头硅片厂商的批量供货,同时沪硅产业、立昂微均对公司战略参股,未来公司有望深度受益大尺寸硅片加速国产替代趋势。 3)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基于技术同源、客户协同性,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根据客户差异化应用需求,研发、供应其他晶体生长设备,其中,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软硬件)可应用于光伏电池片制造,同时公司在研碳化硅外延设备、多线切割整机设备等项目,未来有望基于技术同源、客户协同性,打开成长天花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碳化硅&半导体级单晶炉国内领先供应商,下游需求旺盛背景下,有望绑定大客户、实现快速增长。基于此,我们维持公司的盈利预测,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0.7/1.3/2.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84/44/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主要客户流失风险;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及经营规模较小;毛利率水平波动的风险。 | ||||||
2023-07-17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买入 | 首次 | 8吋碳化硅长晶设备进展顺利,持续进军国内百亿级碳化硅单晶炉市场 | 查看详情 |
晶升股份(688478) 事件 近日,据晶升股份官微消息,现公司已向多家客户交付了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部分客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并正在不断优化工艺制程。 投资要点 碳化硅+半导体级单晶硅炉领军供应商。公司开发了包括8-12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6-8寸碳化硅单晶炉、蓝宝石单晶炉及其他晶体生长设备等主要产品;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碳化硅单晶炉与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分别占约65.9%与29.6%。公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在28nm以上制程工艺已实现批量化生产,主要客户包括沪硅产业(上海新昇)、立昂微(金瑞泓)和神工股份;碳化硅单晶炉业务主要客户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及浙江晶越。 碳化硅单晶炉先发优势显著,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1)技术优势:2017年,公司启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的研发;2018年,公司首台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单晶炉正式交付客户。 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应用于6寸碳化硅单晶衬底,具有结构设计一体化、高精度控温控压、生产工艺可复制性强、高稳定性运行等特点。 公司自研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突破大尺寸晶体生长的关键技术,可实现检漏、洗炉、长晶等全过程的自动运行,流量、温度、压力参数的精确控制,轴向径向温梯的控制分离。另外,公司自研的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方便后期维护与装料卸料,提高热场寿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满足客户实现低成本、高良率的晶体生长需要。 2022年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实现销量227台,由于目前碳化硅需求旺盛,而硅方面依旧处于行业调整周期,因此公司预测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碳化硅单晶炉仍将占较大比例。 2)客户优势:虽然目前国内碳化硅主流规格为6寸,但诸多客户在8寸方面已投入研发。现公司已向多家客户交付了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部分客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发成果,并正在不断优化工艺制程。 目前国内下游碳化硅厂商实现量产应用进度及规模领先的企业为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天科合达。公司碳化硅单晶炉业务已覆盖国内碳化硅产业链涉及衬底制造的主要厂商,已实现对国内产销规模较大、产业链布局较为完善的IDM企业——三安光电批量供应,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供应客户三安光电,公司碳化硅单晶炉在下游导电型衬底、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的规模化量产应用进度国内领先,并已实现向国内半绝缘型衬底主流领先厂商天岳先进的产品验证,产品具有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及竞争优势。 3)国内碳化硅产能加速扩产+设备国产化催涨碳化硅单晶炉需求,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在碳化硅市场保持高景气度的情况下,国内产能加速扩产叠加设备国产化率提升的双重因素驱动我国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市场发展。根据九派资本,按照碳化硅衬底厂商已发布公告(或新闻)的不完全统计,拟建设的碳化硅衬底产能合计超1,000万片/年(其中海外400-500万片/年,国内500-600万片/年)。 保守测算,根据公司招股书,按照预计国内增长360万片/年的新增产能规模,以行业单台设备产量水平(375-500片/年)测算,国内碳化硅单晶炉市场可实现约7,200-9,600台新增市场规模;结合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假设碳化硅单晶炉单价区间为60-110万元(含税),国内碳化硅单晶炉市场空间约为43.20亿元-105.60亿元。 假设以市场空间的平均值(74.40亿元),按照公司碳化硅单晶炉现有国内市场占有率(27.47%-29.01%)进行测算,公司的碳化硅单晶炉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将超过20亿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4.36/7.27/10.2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1.41/2.0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92倍、47倍、3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存货跌价风险;技术迭代风险;零部件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制造的风险;下游扩产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