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汪翌雯 | 买入 | 维持 | 25Q1经营势头较好,国际化版图稳步推进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2025Q1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9.8亿元,同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5.9%,其中2024Q4实现营收46.8亿元,归母净利润1.0亿元。2025Q1实现营收60.3亿元,同比+16.0%,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16.7%。
医疗服务:2024年医疗服务实现收入144.9亿元,同比+4.0%,占整体营收比重为69%。其中屈光项目收入76.0亿元,同比+2.3%,占医疗服务比重为52.5%;白内障项目收入34.9亿元,同比+4.9%,占医疗服务比重为24.1%;眼前段收入19.0亿元,同比+6.0%,占医疗服务比重为13.1%;眼后段收入15.0亿元,同比+8.0%,占医疗服务比重为10.3%。从毛利率情况来看,2024年医疗服务毛利率为45.9%,较2023年下滑3.1pp,其中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分别下滑2.3pp/3.2pp/4.5pp/3.3pp。
视光:2024年视光实现收入52.8亿元,同比+6.4%,占整体营收比重为25.2%。公司依托“眼科门诊部+医院”分级模式下沉基层,OK镜、离焦镜增速显著,预计后续视光业务收入占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内生+外延”国内外版图拓展,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临床应用。公司持续推进“1+8+N”战略布局,夯实全球医疗网络优势,成立长沙医学中心,募集资金建设的区域眼科中心上海爱尔、南宁爱尔已建成并结项,湖北爱尔、安徽爱尔、沈阳爱尔、贵州爱尔已建成营业,北京爱尔英智正在建设中;收购了87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基层医院网络;收购Optimax集团进军英国市场,截止2024年底境外已布局163家眼科中心及诊所中国港澳台及海外收入占比已达到12.5%。2024年,公司完成以色列汉利达INTENSITY三焦增强型人工晶状体国内首例植入手术,作为国内首批分别引进景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ECNISSymfony Toric IOL植入手术、散光矫正三焦点939MP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43/0.49/0.55元。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
2025-04-29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张超 | 增持 | 维持 | 2024全年业绩表现稳健,25Q1业绩增速回升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核心观点
2024年业绩增长稳健,25Q1业绩增速回升。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83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同比增长5.9%。在2024年行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公司全年收入及利润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6亿元,同比增长16.0%;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同比增长16.7%。受益于征兵体检时间提前以及公司全光塑、全飞4.0等新技术的发展,公司2025Q1业绩增速明显恢复。随着后续公司高端术式逐步放量、行业价格压力逐渐出清,以及公司通过AI赋能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公司2025年有望实现较快同比增长。看好公司作为民营眼科连锁龙头企业的长期业绩表现。
全年门诊量及手术量持续提升,各业务板块均衡增长。2024年实现门诊量16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手术量129.47万例,同比增长9.4%。分业务来看,屈光项目收入76.03亿元(+2.3%),白内障项目收入34.89亿元(+4.9%),眼前段项目收入18.98亿元(+6.0%),眼后段项目收入14.99亿元(+8.2%),视光服务项目收入52.79亿元(+6.4%),各业务板块实现均衡增长。分地区来看,中国/欧洲/东南亚/美国分别实现收入94.58/10.35/2.43/0.37亿元,同比+1.7%/+18.1%/+7.5%/-7.7%。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境外布局163家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境内共拥有352家医院及229家门诊部。
费用率水平略有提升,毛利率承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0.3%(+0.6pp);管理费用率14.2%(+1.1pp);财务费用率1.0%(+0.7pp)研发费用率1.5%(-0.1%)。全年毛利率48.1%(-2.7pp),归母净利率17.8%(-0.2pp),公司费用率提升及利润端承压预计主要因2024全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市场投入等费用依然较快提升所致。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高端术式放量、服务网络扩张以及“AI+眼科”为公司经营效率与服务能力带来的提升,上调营业收入预测;考虑到行业价格压力对利润端的影响,略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241.70/277.66/317.71亿元(2025-2026原为238.21/272.41亿元),同比增速15.2%/14.9%/14.4%;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1.35/48.77/57.59亿元(2025-2026原为42.62/51.02亿元)同比增速16.3%/17.9%/18.1%。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达预期、医疗事故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2025-04-28 | 民生证券 | 王班,乐妍希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增速亮眼,尽显头部连锁经营韧性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事件:2024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09.83亿元(yoy+3.02%),归母利润35.56亿元(yoy+5.87%),扣非归母利润30.99亿元(yoy-11.82%)。分业务拆分,2024年屈光76.02亿元(yoy+2.31%);视光52.78亿元(yoy+6.42%);白内障34.89亿元(yoy+4.87%);眼前段项目18.97亿元(yoy+5.95%);眼后段项目14.99亿元(yoy+8.22%);其他项目收入11.42亿元(yoy-19.43%)。
2)25Q1公司营业收入60.26亿元(yoy+15.97%),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yoy+16.71%),扣非归母利润10.60亿元(yoy+25.78%)。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是由于24Q1政府补助8241万元(25Q1政府补助983万元),非经常性收益退坡,导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高涨;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更能反映公司自主经营业绩情况。
点评:
1)公司屈光客单价提升有望拉动细分板块增长,白内障前期高基数逐步退坡有望带来增速回升。公司2024年,受到外部环境以及白内障晶体集采等因素影响,公司屈光以及白内障手术增速放缓。公司2024年陆续推出全光塑、全飞秒4.0等升级术式,至今新术式按计划推广,接受程度得到验证,屈光手术平均客单价稳步提升;2025年,爱尔眼科已推出全飞秒Pro,并有望推出ICL V5晶体等,进一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屈光平均客单价的提升。此外,白内障方面,人工晶体集采中选结果在2024年5月至6月期间陆续在各省落地实施,公司人工晶体前期高基数效应有望自今年5月开始逐步消化,后续我们预计白内障业务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2)降本增效带来费用端下降。25Q1毛利率48.02%(yoy-0.28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3%/12.63%/1.31%/0.70%,同比-0.32/-0.82/-0.13/-0.49pct,期间费用率下降1.76pct。我们预计提质控费有望压缩费用端支出,全年层面看具备持续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眼科医疗服务龙头,随着品牌力的加强,经营韧性逐步显现。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0.90亿元/260.74亿元以及292.2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0.0%/12.9%/12.1%;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1亿元/47.00亿元以及54.3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3.3%/16.6%/15.6%,对应PE分别为30/26/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2)医疗事故发生风险;3)商誉减值的风险;4)扩张速度不及预期风险;5)需求端消费力承压的风险。 |
2025-04-28 | 东吴证券 | 朱国广,冉胜男,苏丰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4年各业务增速稳健,25Q1恢复高增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83亿元(+3.02%,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5.87%),扣非归母净利润30.99亿元(-11.8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60.26亿元(+15.97%),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16.71%),扣非归母净利润10.60亿元(+25.78%)。25Q1业绩超我们预期,24年扣非利润低于预期。
24年门诊及手术量双增,各项业务营收个位数增长,毛利率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694.07万人次(+12.14%),手术量129.47万例(+9.38%)。分业务看,2024年屈光实现收入76.03亿元(+2.31%),毛利率55.11%(-2.28pp);视光收入52.79亿元(+6.42%),毛利率54.49%(-2.56pp);白内障收入34.89亿元(+4.87%),毛利率34.73%(-3.25pp);眼前段18.98亿元(+5.95%),毛利率41.21%(-4.46pp);眼后段14.99亿元(+8.22%),毛利率31.36%(-3.31pp)。我们估计随着屈光新术式推广,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25Q1净利率回升,收入规模增长与精细化管理带来费用率下降。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8.12%/17.81%,同比变化-2.67/-0.14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25%/14.25%/1.53%/1.02%,同比变化+0.60/+1.14/-0.11/+0.66pp。2025Q1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8.02%/19.36%,同比变化-0.27/+0.65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3%/12.63%/1.31%/0.70%,同比变化-0.32/-0.82/-0.13/-0.49pp。随着收入规模恢复较快增长,各项费用率略有下降。
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构建数字眼科新质生产力。公司不断加强、拓展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探索构建“爱尔AI眼科医院”,积极布局AI在眼科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眼科垂直大模型AierGPT于2024年9月在世界近视眼大会上正式发布,有效赋能眼健康科普、诊疗、培训及健康管理,助力打造“AI数字眼科医生”。预计随着公司“AI+眼科”应用的布局及成果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眼病的诊疗效率,加强眼健康科普的同时提升眼病治疗渗透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宏观环境及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44.70/51.44亿元下调至40.98/46.80亿元,2027年为53.50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30/26/23倍。考虑公司为民营眼科龙头,行业仍受益消费复苏及老龄化需求等因素,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不确定性风险。 |
2025-04-28 | 国金证券 | 袁维 | 买入 | 维持 | 25Q1超预期,看好全年业绩表现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2025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09.83亿元(同比+3%),实现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99亿元(同比-12%)。
公司同时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收入60.26亿元(+16%),实现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同比+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60亿元(同比+26%)。
经营分析
门诊及手术量稳步增长,屈光、视光、白内障项目高速增长。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694万人次(同比+12%),手术量129万例(同比+9%)。业务拆分来看,24年公司屈光项目实现收入76.03亿元(同比+36%),白内障项目收入34.89亿元(同比+17%),眼前段项目收入18.98亿元(同比+9%),眼后段项目收入14.99亿元(同比+7.15%),视光服务项目收入52.79亿元(同比+25%),其他项目收入11.42亿元(同比+5%),其他业务收入7283万元(同比+0.35%),各板块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境内境外同步发力,欧洲地区收入高增。分地区来看,境内业务收入180.70亿元(+2.94%),毛利率48.03%(-2.73pct)。境外业务表现亮眼,合计收入26.25亿元(+15.1%),其中欧洲地区收入20.31亿元(+18.05%),毛利率49.01%(+0.90pct),主要受益于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带来的并表效应及业务整合。
业务网络持续扩张,AI赋能初见成效。公司年内通过收购87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特别是地县级市场的网络布局。截至2024年底,公司境内医院达352家,门诊部229家,分级连锁模式有助于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AI方面,公司持续深化“数字眼科”战略,发布眼科垂直大模型AierGPT和数字人“爱科”,AI智能客服已服务201万人次。与中科院计算所、科大讯飞等机构的合作,有望加速AI技术在眼科领域的落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2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53%,保持相对稳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客观环境因素,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7/48.06/55.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6%/16%,EPS分别为0.44/0.52/0.60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9/25/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合规监管风险等。 |
2025-04-25 | 东莞证券 | 魏红梅 | 买入 | 维持 |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持续增强内驱力 推动Q1业绩增速回升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6.71%。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有所回升。
点评:
持续增强内驱力,聚焦核心业务发展。2024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6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手术量129.47万例,同比增长9.38%。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和视光服务分别实现收入76.03亿元、34.89亿元、18.98亿元、14.99亿元和52.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1%、4.87%、5.95%、8.22%和6.42%。面对外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发展,加快数字化赋能,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医疗能力和质量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和标准,加大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内驱力不断增强,推动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回升。
境内多数地区收入实现正增长。2024年,公司在境内华中、东北、西南、华东、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分别实现营收52.92亿元、17.54亿元、27.25亿元、33.22亿元、16.63亿元、26.99亿元和9.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7%、-2.24%、5.39%、6.69%、6.28%、3.92%和3.59%。境外地区实现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在欧洲和东南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05%和7.51%。
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增长潜力大。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增多,青少年眼健康状况日益严峻且近视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民手机化使得用眼强度大幅增加,同时技术进步和居民眼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对高质量视觉服务的需求,多层次的眼健康需求逐渐显现。当前我国眼科各亚专科诊疗的渗透率还很低,存在大量应治未治现象,很多诊疗仅处于低水平满足阶段。后续随着科普教育的持续发力,眼健康意识得到提升,诊疗率有望提高。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持续整合全球资源,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预计公司2025-2026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6元、0.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8倍、24倍,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人才流失、扩张不及预期、商誉减值等风险等。 |
2025-04-25 | 平安证券 | 叶寅,倪亦道,王钰畅 | 增持 | 维持 | 具备经营韧性,25Q1业绩快速增长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收入实现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实现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30.99亿元,同比-11.82%。2025Q1公司收入实现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实现10.50亿元,同比增长16.71%,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10.60亿元,同比增长25.78%。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4年业绩增速放缓,毛利率受影响。2024年准分子手术收入76.03亿元,同比增长2.31%,白内障业务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87%,眼前段业务收入18.98亿元,同比增长5.95%,眼后段业务收入14.99亿元,同比增长8.22%。视光业务收入52.79亿元,同比增长6.42%。毛利率方面,医疗服务部分(包含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业务)整体毛利率45.92%,下降3.07pp,视光业务毛利率54.49%,同比下降2.56pp。
2025Q1业绩恢复快速增长,由消费属性项目拉动。公司2025Q1收入端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7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78%,业绩恢复快速增长,受益于2025Q1消费属性项目如去屈光等拉动,随着普通屈光术式价格企稳,以及高端屈光术式占比提升,预计业绩将持续恢复。
维持“推荐”评级。考虑DRG全面推行、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落地,消费属性项目增长修复,调整2025-2027年盈利预测为净利润41.39、50.07、59.91亿元(原年预测2025-2026净利润39.88、45亿元)。宏观政策加大对经济刺激力度,未来经济有望修复,消费医疗赛道业绩有望修复,公司为赛道头部公司经营具备韧性,维持“推荐”评级。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经营不及预期;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
2024-11-27 | 甬兴证券 | 彭波 | 增持 | 首次 | 爱尔眼科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经营稳健,期待消费复苏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 2024 年三季报, 收入稳健,毛利率承压: 2024 年前三季度收入约 163.0 亿元,同比增长 1.58%;归母净利润约 34.5 亿元,同比增长 8.5%;扣非归母净利润约 31.1 亿元,同比增长 0.26%。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51.0%、 21.2%、 19.1%,同比分别下降 0.92 个百分点、提升 1.35 个百分点、下降 0.25 个百分点。 24Q3 毛利率、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53.9%、 24.4%、23.1%,同比分别下降 2.4 个百分点、 0.99 个百分点、 0.15 个百分点。
核心观点
手术量增长快于收入增长, 单价承压: 据中报显示,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门诊量 794.07 万人次,同比增长 9.23%;手术量 64.99 万例,同比增长 6.92%;门诊量和手术量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单价同比下降。2024 年上半年, 公司国内和海外收入分别约 92.43 亿元、 13.0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0%、 11.95%,海外增速明显快于国内, 其中欧洲地区收入增长 16.41%, 主要系上半年公司通过欧洲 Clí nica Baviera 收购了英国 Optimax 集团 100%股权,而国内行业增长阶段性受限。 我们认为, 未来宏观环境复苏, 公司国内业务将明显受益。
进一步完善县医院网络, 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 2024 年,通过收购 87家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县医院网络;通过欧洲 Clí nica Baviera 收购了英国 Optimax 集团 100%股权,从而进军英国眼科市场,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旗下医院不断增多,其覆盖的患者人群不断增加,未来分级连锁和国际化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宏观环境变化是当前公司业务承压的核心因素, 公司作为民营眼科医院龙头, 经营具有韧性, 业绩具有较大弹性; 我们预计 2024年-2026 年公司收入分别约 211.4 亿元、 230.1 亿元、 242.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36.8 亿元、 39.6 亿元、 43.3 亿元,当前对应 PE 估值分别约 35.8X、 33.3X、 30.4X,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不达预期风险; 医疗事故风险; 并购医院整合不达预期以及商誉减值风险; 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
2024-11-24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阮帅 | 买入 | 首次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全球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领导者,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全球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领航者,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截至2023年底,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范围内共有881家,医疗网络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公司品牌口碑累积多年,2023年门诊量突破1500万人次、手术量突破100万例。公司着力完善分级连锁模式,业务版图持续扩大。随着眼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扩容,长期发展前景向好。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08/42.56/49.1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0/31.3/27.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推进“1+8+N”战略布局,发挥分级连锁网络体系优势
公司着力打造1家世界级眼科医学中心(长沙爱尔)、8家国家及区域眼科医学中心(北上广深、成都、重庆、武汉、沈阳)、N家省域一流和地区领先的眼科医院。公司中心城市旗舰医院稳健发展,长沙、武汉、成都、辽宁、重庆、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爱尔眼科医院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公司于境内的医院数量达256家、门诊部数量达183家,各省区内地、县市的医疗网络持续完善。
庞大近视人群与逐步加深的老龄化驱动我国眼科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成人近视及远视患者规模较大,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我国屈光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9亿元逐年攀升至2025年的725亿元,复合增速达28.51%。根据国家疾控局数据,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1.9%,该形势推动视光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灼识咨询指出,2019年中国医学视光市场规模已达228亿元,随着消费者对专业验光及配镜服务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灼识咨询预计2025年白内障患者数将超过1.5亿人。虽然近些年中国白内障CSR水平显著提升,但相比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CSR比例仍处低位,具备较大提高空间。
风险提示:医疗风险、管理风险、授权使用品牌风险及诉讼仲裁风险等。 |
2024-11-07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陈珈蔚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略承压,经营韧性依旧 | 查看详情 |
爱尔眼科(300015)
主要观点: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163.02亿元,同比+1.58%,实现归母净利润34.52亿元,同比+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3亿元,同比+0.26%。
点评:
单Q3略承压,受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较大
单Q3公司实现营收57.56亿元,同比-0.68%,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4.56%,扣非归母净利润13.28亿元,同比-1.34%,整体业绩承压,我们认为主要系消费疲软、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导致消费类业务增速下降。
从盈利能力看,24Q1-Q3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51.02%,同比-0.91pct;实现销售净利率22.50%,同比+0.56pct。
24Q1~Q3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10.06%,同比+0.05pct;实现管理费用率13.65%,同比+0.66pct;实现研发费用率1.43%,同比-0.10pct;实现财务费用率0.86%,同比+0.46pct。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23.11/247.64/279.71亿元,同比+9.5%/11.0%/13.0%;实现归母净利润38.08/43.93/51.49亿元,同比+13.4%/15.4%/17.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区域运营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