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中心 - 芯联集成-U(688469) - 公司资料

芯联集成-U

(688469)

  

流通市值:244.52亿  总市值:390.21亿
流通股本:44.30亿   总股本:70.69亿

芯联集成-U(688469)公司资料

公司名称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发行日期 2023年04月26日
注册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临江路518号...
注册资本(万元) 70690852000000
法人代表 赵奇
董事会秘书 张毅
公司简介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芯联集成,证券代码:688469.SH)成立于2018年3月,总部位于浙江绍兴。芯联集成主要从事MEMS、IGBT、MOSFET、模拟IC、MCU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汽车、新能源、工控、家电等领域提供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方案。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具备车规级IGBT/SiC芯片及模组和数模混合高压模拟芯片生产能力的代工企业,拥有种类完整、技术先进的车规级高质量功率器件和功率IC研发及量产平台,也是国内重要的车规和高端工业控制芯片及模组制造基地。同时,芯联集成还是国内规模、技术领先的MEMS晶圆代工厂。芯联集成的业务面向全球,除了浙江绍兴总部,公司在中国上海、深圳、合肥,日本东京、欧洲瑞士都设有销售和市场办公室。
所属行业 半导体
所属地域 浙江
所属板块 机构重仓-预盈预增-融资融券-中证500-上证380-沪股通-MSCI中国-传感器-半导体概念-中芯概念-汽车芯片-激光雷达-机器人概念
办公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临江路518号
联系电话 0575-88421800
公司网站 www.unt-c.com
电子邮箱 IR@unt-c.com
 主营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主营成本(万元)成本比例
集成电路行业627608.2996.42626844.7097.30
其他(补充)23300.793.5817362.402.70

    芯联集成-U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2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2篇,增持评级为0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更多

发布时间 研究机构 分析师 评级内容 相关报告
2025-08-18 上海证券 陈凯买入芯联集成(6884...
芯联集成(688469) 投资摘要 植根新能源产业链把握新趋势,发力打造本土一站式系统代工平台。芯联集成以功率&MEMS代工立身,脱胎于中芯国际使其拥有强大的技术背景和产业资源,目前已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功率代工平台。当前智能汽车产业呈现出“整车架构趋向集中、产业链趋向缩短”趋势,这一背景下终端整车厂更加倾向于与上游的厂商进行直接采购和IP共同开发,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大势,以全面嵌入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助力核心芯片国产化为目标,努力构建本土一站式系统代工平台。从核心业务来看: 1)功率条线,公司代工产能充裕,8/12英寸硅基晶圆月产能分别为17万/3万片;公司高功率IGBT/SiC功率模组封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覆盖IGBT-SiC塑封、灌胶全系列模块,支持70KW-300KW车型,客户覆盖中国主流车厂及系统厂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据NE时代数据显示,公司在2024年我国功率模块装机量占比已达到7.4%,位列本土第五。 2)MEMS条线,公司深耕消费领域,高性能MEMS麦克风产品已完成国际头部终端的认证并进入规模量产,应用范围逐步向智能汽车领域渗透,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MEMS晶圆代工厂。3)高端模拟芯片条线,立足车规级BCD平台,工艺技术国际领先,公司已具有10余个BCD工艺平台进入量产,覆盖汽车48V系统、AI服务器电源等热点应用,全面跟随并助力本土智能汽车架构升级。汽车芯片兼具高准入门槛及高客户粘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持续提升代工产能以及不断在汽车产业链扩大业务外延,有望强化自身系统代工能力,助力营收及盈利中枢提升,长期推动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土化。 产业链降本驱动应用渗透,碳化硅条线打开成长天花板。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使系统适应更严苛的运行环境、提升总体效率、有效降低电气系统尺寸,综合降低运行及系统成本。当下碳化硅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根据集邦咨询报告显示,2024Q4碳化硅逆变器在全球电动汽车逆变器中渗透率约16%。在工业领域,碳化硅器件在助力光伏&储能系统效能提升的同时,随着技术成熟和产业链降本,高规格产品的推出也逐步赋能电网系统升级。据YOLE预测,到2029年全球功率碳化硅市场规模有望超越100亿美元,产业市场天花板仍有望提升。芯联集成是国内率先突破主驱用SiC MOSFET产品的头部企业,SiC工艺平台已实现650V-2000V系列的全面布局,出货量稳居亚洲前列。产能方面,公司6英寸SiC MOSFET产能为8000片/月,8英寸SiCMOSFET已实现工程批下线及通线,已于2025H1批量量产。公司2024年来自碳化硅条线的收入为10.1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碳化硅在应用终端的持续渗透或将加速推动产业链各节点走向成熟,同时带动碳化硅功率器件降本,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品技术规格提升和成本结构优化,碳化硅业务有望加速成长。 发力AI&人形机器人赛道,打造全新增长曲线。AI大模型不断涌现使得全球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据TrendForce预测,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年增幅度达到46%。在此背景下,作为算力的核心载体,AI服务器的性能和能效要求日益严苛,对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和高稳定性的服务器电源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为上游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大模型、生成式AI技术的升级也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进程,不断向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渗透,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到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公司专注于功率代工及BCD平台搭建,凭借长期高规格的研发投入及前期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及优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效搭乘AI产业发展快车。目前,公司已将AI作为第四大增长引擎,服务器电源平台产品已覆盖从PSU、IBC及POL的各级供电应用,并通过旗下芯联资本布局机器人产业,已获得了机器人灵巧手的订单,未来还将持续围绕机器人新系统开发并提供电源、电驱及传感等各类芯片。 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立足功率及MEMS代工,加码碳化硅及模组封装业务,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2024年车载功率模块装机量占比位居本土前列;同时持续强化同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适配度,发力高端模拟芯片,已建成多个高可靠集成代工平台,覆盖汽车48V系统、AI服务器电源等热点应用。公司全力构建车载、AI、消费、工控四大领域增长引擎,强化一站式系统代工服务能力,业务拓展叠加需求改善有望加速提升盈利能力。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9/1.03/3.82亿元,对应2026-2027年PE分别为364/98倍。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2025-08-08 中邮证券 万玮,吴...买入芯联集成(6884...
芯联集成(688469) 投资要点 芯片系统代工优势显著,模组封装业务同比增长超100%。公司提供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并延伸到模组封装、可靠性测试和应用验证等的一站式芯片系统代工服务,不断推出稀缺工艺技术平台,一方面直面市场需求、敏锐感知市场方向,另一方面为终端客户提供模块化的产品及服务。2025年上半年,随着与终端客户的合作深度和粘性的不断加强,公司车载功率模组批量交付,光伏、储能模块稳定大规模量产等,模组封装业务直接贡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00%;其中车规功率模块收入增长超200%。 布局多条产线,覆盖功率半导体与信号链代工,向模拟和控制类代工持续推进。公司布局了“8英寸硅基+12英寸硅基+化合物”等多条产线,产品覆盖MOSFET和GaN等芯片和模组,产能覆盖中高端功率半导体;传感信号链方面,公司代工的硅麦克风、激光雷达中的振镜、压力传感等,助力新能源及智能化产业发展,在多家客户已量产;功率IC方面,公司布局高电压、大电流和高密度三大方向,提供完整的车规级晶圆代工服务;55纳米MCU平台(嵌入式闪存工艺)开发完成,满足车规G1的高可靠性要求,应用于物联网MCU和安全芯片。 四大应用重点布局,产品研发实现新突破。随着12英寸硅基产线和8寸碳化硅产线不断放量,成本优势与技术先进性将进一步凸显,推动公司在汽车、AI、高端消费、工控等领域的长期增长。 在车载领域,多家定点客户下半年进入量产。公司6英寸SiCMOSFET新增项目定点超10个,新增了5家进入量产阶段的汽车客户;国内首条8英寸SiC产线已实现批量量产,关键性能指标业界领先;汽车业务从单器件衍生逐步提升到系统解决方案,上半年,已导入客户10余家,覆盖多个产业头部企业,部分客户将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在AI领域,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新品进入量产。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传输芯片进入量产;第二代高效率数据中心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平台获得关键客户导入;应用于AI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国内首个55nmBCD集成DrMOS芯片通过客户验证;AI眼镜用麦克风芯片、机器人用激光雷达芯片实现突破;智能驾驶应用方向,全面扩展MEMS代工服务在车载方向的应用,如ADAS智能驾驶的惯导、激光雷达VCSEL、微镜芯片、压力传感器以及智能座舱语音识别麦克风芯片等。 在消费电子领域,多产品研发平台搭建完成。新一代高性能MEMS麦克风研发平台搭建完成,已完成产品送样,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高端手机、可穿戴电子产品、笔电等相关技术平台实现全面扩展;IPM平台产品完成空调和洗衣机应用产品覆盖;PIM平台代工产品逐渐进入商用空调领域。 工控领域,风光储产品系列完成头部客户定点。开发了行业定制芯片,引领组串式光储功率市场;全新封装的工业变频模组进入量产阶段,帮助客户提升系统可靠性和性价比,模组中采用公司自研微沟槽场截止技术芯片;建立了完整的风光储产品系列,并完成头部客户送样定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4/100.1/12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4/3.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和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市场集中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2025-05-20 国信证券 胡剑,胡...增持芯联集成(6884...
芯联集成(688469) 核心观点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2.25%。公司产品主要包括IGBT、MOSFET、SiCMOSFET为主的功率芯片、BCD工艺为主的模拟IC芯片、MEMS为主的传感信号链,以及相应的模组封装等,为汽车、新能源、工控、家电等领域提供完整的系统代工解决方案。24年公司实现营收65.1亿元(YoY+22.25%),随着产能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公司毛利率转正,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1.46亿元(YoY+131.86%);进入1Q25,公司单季度收入17.3亿元(YoY+28.14%,QoQ-11.62%),毛利率3.67%(YoY+10.35pct,QoQ-0.75pct);目前公司折旧高峰期已过,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改善。 24年公司汽车业务加速增长,同比增超40%。24年公司车载领域收入占比51.78%,同比增长40.87%;高端消费领域收入占比30.61%,同比增长66.02%。汽车业务作为公司主要增长领域:主驱模块国内市场份额第三,车规级功率模组全面覆盖中国主流车厂及系统厂商;SiCMOSFET芯片及模块进入规模量产,24年实现营收10.16亿元,同比增超100%;高压BCD SOI集成方案工艺平台获得重要车企定点;激光雷达核心芯片VCSEL以及微振镜芯片进入规模量产,惯性导航传感器进入智能汽车终端。 功率器件、模拟及MEMS多维增长,产品与客户数量高速增长。24年公司模组封装收入已实现6.02亿元,同比增长54.54%,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内产业中率先突破主驱用SiC MOSFET的头部企业,车规级功率模组全面覆盖中国主流车厂及系统厂商;24年公司模拟IC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8倍,拥有多个车规级工艺平台。此外,根据Yole报告,公司位列全球MEMS晶圆代工厂第五名,是中国大陆唯一进入全球前五的MEMS代工企业。 投资建议:目前我国逐步成为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地,而汽车半导体国产化率仍低;公司汽车收入占比超50%,车规功率主驱模块国内领先,碳化硅产品出货亚洲领先,模拟IC产品收入步入快速倍增期,覆盖国内头部车企客户,逐步具备车规级特色工艺一站式系统代工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汽车半导体国产化并逐步成为平台型的系统代工领先者,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34/0.67/2.4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B2.80/2.78/2.73倍,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扩产进度低于预期;模拟工艺进度不及预期。
2025-02-26 第一创业 郭强芯联集成(6884...
芯联集成(688469) 核心观点: 1.芯联集成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1亿元,同比增长22.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7亿元,同比减亏50.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减亏38.97%。 2.第四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83亿,同比增长52.5%,四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都高于全年水平。公司公告的业绩增长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下游车载领域、高压工规、和SiC领域的需求都呈现高增长,带来收入和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3.从盈利能力分析,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16.4%持续改善,2023年负毛利率降低-6.8%,2024年前三季度负毛利率-0.4%。2024年全年公司毛利率预计转正达到1%,即第四季度毛利率改善为4.6%。作为衡量代工厂盈利能力主要的EBITDA指标,2024年改善为21.4亿,EBITDA/收入指标达到32.9%,同比增长15.52个百分点,达到全球主要代工厂中等偏上水平,也高于华虹半导体的盈利能力。 4.按公司公布的收入结构,车载领域相关芯片代工收入32.53亿元,同比增长约41.02%,占总收入的50%。公司已布局整车约70%的汽车芯片平台数量,以功率芯片及模组、传感类为主。高端消费领域,主要提供麦克风、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镜、滤波器、VCSEL等工艺代工平台,是智能驾驶、低空无人机和机器人主要的硬件增长方向。2024年消费领域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66%,占总收入的50%。SiC代工业务实现收入10.16亿元,已是国内最大的代工平台。 5.2月份长安汽车、比亚迪发布会宣布的2025年10万以上车型普及智能驾驶,3月份吉利汽车也将召开智能驾驶发布会普及智能辅助驾驶,特斯拉也透露其全功能的FSD将很快入华。高速和城区内辅助驾驶的普及将对新能源车的渗透率、2025年的销量增长,以及下游的智能硬件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同时公司的传感器代工平台,高压工规代工平台也是无人机、机器人所需能源和传感器模块硬件的主要受益者,因此公司下游需求长期看好。 风险提示: 上述观点主要根据过去数据分析得出,可能因为后续产能达产情况不如预期,或下游需求变动,而出现最终结果与分析预测结论相背离的情况。
高管姓名 职务 年薪(万元) 持股数(万股) 简历
赵奇董事长,总经理... 264.1 0 点击浏览
赵奇,1996年至2010年,历任华虹NEC设备工程师、设备主管、工业工程负责人、计划部部长。2010年至2018年,任中芯国际企业规划中心资深总监。2018年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总经理,2024年11月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长。
张霞副总经理 198.75 0 点击浏览
张霞,2005年至2018年,历任中芯国际客户服务主管、大客户经理、欧亚区高级市场经理等。2018年至今,历任芯联集成市场和销售执行总监、副总经理。
严飞副总经理 210.75 0 点击浏览
严飞,2003年至2011年,曾任中芯国际测试生产线主管。2011年至2012年,任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计划部门经理。2012年至2015年,任芯电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计划与物管部门经理。2015年至2018年,历任中芯国际中段芯片厂及微机电产品部门助理总监,深圳工厂计划和工业工程部门助理总监。2018年至今,历任芯联集成计划和采购执行总监、副总经理。
肖方资深副总经理 204.55 0 点击浏览
肖方,2002年至2018年,历任中芯国际前段刻蚀设备工程师、湿法设备主管、中段湿法与电镀工艺主管、部门经理。2018年至今,历任芯联集成扩散工程部经理、副总经理、资深副总经理。
刘煊杰执行副总经理,... 261.3 0 点击浏览
刘煊杰,2002年至2006年,历任中芯国际存储器、高压器件研发主管。2006年至2007年,任华虹NEC逻辑和高压器件研发主管。2007年至2008年,任特许半导体BCD器件研发主管。2008年至2018年,任中芯国际传感器、功率器件及先进封装研发总监。2018年至今,历任芯联集成副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并于2019年起任芯联集成董事。
林东华非独立董事 -- 0 点击浏览
林东华,1993年至1997年,任上海东信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部门经理。1997年至1999年,任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门经理。2004年至2008年,任北京恒帝隆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至2015年,任北京同德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至今,任中芯科技董事长助理。2018年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
叶海木非独立董事 -- -- 点击浏览
叶海木,2005年至2014年,历任绍兴市公安局袍江分局办公室主任,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皋埠派出所政治教导员。2014年至2016年,任绍兴市高新区信访办副主任。2016年至2017年,任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017年至2020年,任绍兴市越城区委越城区人民政府信访局局长、区委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至2023年,任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党工委书记。2023年至2025年4月,历任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2025年4月,任绍兴市国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24年11月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
王劲松非独立董事 -- 0 点击浏览
王劲松,2000年至2004年,任摩托罗拉公司经理。2004年至今,历任中芯国际助理总监、资深总监,现任中芯国际副总裁、8寸BU总经理。2024年11月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
张毅董事会秘书 8.42 0 点击浏览
张毅,2016年至2020年,历任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2020年至今,历任芯联集成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会计共享中心总监、董事长助理。2024年11月至今,任芯联集成董事会秘书。
李生校独立董事 12 0 点击浏览
李生校,1987年至2013年,历任绍兴文理学院经贸系党支部书记、经管系主任、经管学院常务副院长、经管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2013年至2022年6月,任绍兴文理学院越商研究院院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非干部),2022年6月退休。2021年至今,任芯联集成独立董事。

公告日期 交易标的 交易金额(万元) 最新进展
2025-06-17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589661.33交易所受理
2025-03-15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589661.33股东大会通过
2025-03-15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589661.33股东大会通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