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市值:1359.81亿 | 总市值:1445.26亿 | ||
流通股本:49.72亿 | 总股本:52.84亿 |
蓝思科技最近3个月共有研究报告6篇,其中给予买入评级的为5篇,增持评级为1篇,中性评级为0篇,减持评级为0篇,卖出评级为0篇;
发布时间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评级内容 | 报告标题 | ||
本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2025-09-18 | 中航证券 | 刘一楠 | 买入 | 首次 | 深耕果链享创新红利,锚定AI谋多元成长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的头部企业,以智能手机玻璃盖板业务为基,纵向产业链垂直整合,具备“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能力;横向不断拓宽业务版图,从消费电子、智能座舱拓展到AI眼镜/XR头显、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等新兴应用场景。2020-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69.39亿元增长至698.97亿元,期间CAGR为17.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分业务看: 2024年,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收入577.54亿元,同比+28.6%,业务占比82.6%,其中整机组装业务收入145.20亿元,同比+80.8%;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收入达59.35亿元,同比+18.7%,业务占比8.5%;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收入达34.88亿元,同比+12.4%,业务占比5.0%; 具身智能+智慧零售发力,公司其他智能终端类收入增长754.2%。 受益于苹果创新周期,果链价值重估,折叠屏量价齐升。 苹果每隔2-3年迎来一次重构级别的“设计大年”,新的三年计划启航:iPhone17系列发布,新增Air主打极致轻薄;2026年苹果首款折叠iPhone有望面世,ASP抬升一个数量级;并准备20周年纪念款iPhone。2007年,公司与苹果合作,创新性地将玻璃应用到全球首款全面屏触控手机上,成为苹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盖板玻璃的主要供应商,过去19年持续参与大客户的产品迭代与开发,在玻璃、金属件等领域积淀深厚。2020-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从203.06亿元快速增长至345.66亿元,期间CAGR为14.2%,五年平均收入占比约59.1%。 折叠屏方面:屏幕数量从单屏向双屏甚至三屏演进,显示模组成为折叠屏较直板机最大的增量环节,UTG逐渐取代CPI成为市场主流的折叠屏柔性盖板材料,单屏价值量也显著提升。公司已占据UTG和相关结构件的领先市场地位,具备快速量产的能力,并进一步研发下一代可折叠超薄玻璃技术VTG,相较于UTG具有更高的强度、抗冲击性和耐刮性。公司于7月9日完成H股上市,计划将30%的募集资金(约13.77亿港币)用于投资新一代折叠屏功能件及相关配件的技术储备及产能建设,助力大客户折叠机的量产。 智能座舱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四化”趋势加速,整车的人机交互需求提升,Frost&Sullivan预计2029年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美元,届时中控屏、智能仪表盘、智能B柱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8.5%、65.0%、29.0%。公司业内排名第一,以24年收入测算市场份额超过20%,是全球第一大纯电动汽车品牌中控屏和智能B柱的主要供应商,汽车客户矩阵包括Tesla、宝马、奔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全球头部企业。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从中控模组、仪表盘延展到智能B/C柱、充电桩、动力电池结构件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超薄夹胶玻璃是公司战略级创新支点,已成功导入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预计下半年开启量产供货,显著提升单车价值量。 卡位“AI+”新兴赛道,加速成长。 1)AI眼镜/XR:AI眼镜被视为除智能手机外最佳的智能入口,各大厂商跑步入场。公司深度参与Rokid、北美大客户等多款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覆盖从光学镜片、功能模组到整机的全链条生产。 2)AI+人形机器人: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中国最大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为人形机器人整机降本。目前已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关节模组、灵巧手)到整机组装的全栈式服务,交付数百台整机。与北美机器人头部客户已确定头部模组和结构件份额,灵巧手和结构件也在送样过程中。 3)AI服务器:公司计划将AI服务器作为重点开拓方向,布局液冷模组、连接头等高价值量环节,预计25H2实现液冷相关产品的量产。 投资建议 公司深度绑定大客户苹果,受益于其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并开拓汽车电子第二增长曲线,新兴业务的早期布局进入收获期。我们看好果链尤其是折叠屏的增量机遇,以及AI端侧业务多点开花抬升公司远期天花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20.35、1145.27、137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24.4%、2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51、68.05、8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7%、27.2%、20.0%。对应当前(2025年9月1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30、24、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疲软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2025-09-05 | 信达证券 | 莫文宇 | 买入 | 维持 | 蓝思科技2025半年报点评:业绩稳健成长,AI赋能打开远期空间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32.68%;扣非归母净利润9.40亿元,同比+41.85%;毛利率14.22%,同比-0.11pct;净利率3.62%,同比+0.57pct。 点评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稳健增长,垂直整合战略成效显著。25H1公司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收271.85亿元,同比+13.19%。公司持续巩固在玻璃、陶瓷、蓝宝石及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与功能模组的市场领先地位,并成功配合头部客户量产多款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公司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发挥成效,以整机组装业务为主的湘潭蓝思收入同比增长32.87%,有效带动了上游自有零部件的导入。 汽车业务加速放量,创新产品打开新空间。25H1公司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收31.65亿元,同比+16.45%。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与全球化产能布局,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等产品协同放量。其中,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取得战略性突破,已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并同步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的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有望提升公司单车价值量。 新兴领域多点开花,AI赋能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实现营收16.47亿元,同比+14.74%。公司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8.20%。公司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1、69.19、80.26亿元,对应PE为30.39、23.07、19.88倍。公司系AI端侧核心个股,我们看好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风险。 | ||||||
2025-08-29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增持 | 维持 | 2Q25营收利润同比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核心观点 2Q25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1H25营收329.60亿元(YoY+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YoY+32.68%),2Q25公司营收158.97亿元(YoY+18.91%,QoQ-6.83%),归母净利润7.14亿元(YoY+29.30%,QoQ+66.43%),毛利率15.75%,环比提升。分业务看,1H25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分别营收272/32/16/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6%/15%/128%。 折叠屏及材料升级将带动公司营收增长。2025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的研发和量产准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较上年快速增长;个人计算机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上半年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折叠屏方面,公司是超薄柔性玻璃全球核心供应商,目前占据UTG和相关结构件领先市场地位,新品开发验证顺利,开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能规划和产线建设为新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新型3D玻璃需求快速放量,加工难度高带动单片价值量大幅提升。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展。在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中,公司持续深化智能座舱产品矩阵的技术纵深与市场渗透,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及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同步突破,已实现批量交付。超薄夹胶车窗玻璃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同步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公司已根据客户需求启动车窗玻璃产能建设。 港股上市,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2025上半年公司港股上市,募集资金30%用于智能终端折叠屏功能件及相关配件的技术储备及产能建设,8%用于智能汽车外观结构件及配套产品,5%用于智能机器人产能配套,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布局,提升海外产能,形成中国总部+海外基地的产能网络。公司已经实现从原材料及功能结构件生产、到功能模组贴合、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是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全产业链垂直整合,完善全球化布局,“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多轮驱动带来的业绩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1.46/64.34/73.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0%/25.0%/14.2%,对应PE为29.9/23.9/20.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客户集中的风险。 | ||||||
2025-08-28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黄佳琦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稳定强劲增长,多业务开启新成长周期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上调蓝思科技A股(300433.CH)目标价至人民币34.9元,潜在升幅15.2%。上调蓝思科技港股(6613.HK)目标价至31.9港元,潜在升幅22.9%。维持“买入”评级。 重申蓝思科技“买入”评级:蓝思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依然保持较高成长动能。进入今年下半年,大客户将进入新机型的改款升级周期,这将助力蓝思的玻璃和金属的基本盘业务再启新的增长周期。在汽车电子业务板块,蓝思的夹胶玻璃有望在国内新能源车企放量,提供业务增量。公司在手机和汽车业务板块在未来2-3年增长确定性都比较高。公司增加研发投入,布局AI眼镜、具身智能机器人、AI服务器、云台相机等新业态,为长期增长打下扎实基础。目前,蓝思A股2025年市盈率为24.2x,港股市盈率为19.0x,估值均具备吸引力,重申“买入”评级。 二季度业绩稳定强劲增长:在今年二季度,蓝思营业收入达人民币到159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7%。毛利率为15.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公司费用率同比下降改善。公司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8.1亿元和7.1亿元,均录得同环比成长。公司今年上半年在智能手机与电脑、汽车、可穿戴、智能终端等四个主要业务板块均录得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今年一季度新机型上量以及二季度进入改款新机量产准备,均给公司带来基本面的支撑。我们略微调整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基本面预测。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对蓝思进行估值。分别给予蓝思2025年智能手机与电脑类、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36.0x、42.0x、30.0x市盈率,得到蓝思科技A股(300433.CH)目标价人民币34.9元,潜在升幅15.2%,得到蓝思科技港股(6613.HK)目标价31.9港元,潜在升幅22.9%;。 投资风险:国内外宏观环境,包括关税政策等,具备不确定性。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公司利润率承压,复苏慢于预期。公司主要业务份额提升弱于预期。新产品落地慢于预期,或者增量动能弱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增加,费用增加较快,拖累业绩表现。 | ||||||
2025-08-27 | 民生证券 | 方竞,卢瑞琪 | 买入 | 维持 | 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持续增厚,汽车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8月25日,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中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329.60亿元YOY+14.18%;实现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YOY+32.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40亿元,YOY+41.85%;毛利率为14.22%,YOY-0.11pcts;净利率为3.62%,YOY+0.57pcts。 业绩持续增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5H1,公司经营继续稳步向前,主营业务在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益与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完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上市,为进一步加快全球化布局、优化产品组合募集了资金,为公司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增添重要平台。25H1,公司实现营收329.60亿元,YOY+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YOY+32.68%;扣非归母净利润9.40亿元,YOY+41.85%。分业务板块来看,智能手机与电脑类/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分别实现营收271.85/31.65/16.47亿元,YOY+13.19%/+16.45%/+14.74%,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2.48%/9.60%/5.00%,毛利率分别为13.18%/9.84%/23.27%。利润率方面,25H1,公司毛利率为14.22%,YOY-0.11pcts;净利率为3.62%,YOY+0.57pcts,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消费电子主业稳步向前,新终端成为新成长极。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方面,公司完成了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的研发和量产准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了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较上年快速增长。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方面,公司具备智能头显、AI眼镜及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光学镜片、结构件、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公司未来将与更多全球穿戴头部企业合作,并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他智能终端业务方面,随着具身智能产业化趋势加速和规模化落地,公司依托精密制造开发能力,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的合作都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汽车业务多点开花,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公司在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及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同步突破,已实现批量交付。此外,超薄夹胶车窗玻璃也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凭借公司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全球化产能布局以及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智造经验,智能汽车与座舱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蓝思科技是国内消费电子龙头之一,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以组装为抓手,拓展上游玻璃、金属结构件及模组产品,并横向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921.19/1116.83/1297.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1/67.93/80.19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24/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新品拓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风险。 | ||||||
2025-08-27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买入 | 维持 | 业绩稳健增长,AI驱动引领成长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8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329.6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32.7%;25Q2公司实现营收159.0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减少6.8%;实现归母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29.3%,环比增长66.4%。 经营分析 消费电子:25H1公司该业务实现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毛利率为13.2%,同比略降0.56pct。公司持续巩固在玻璃、陶瓷、蓝宝石及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与功能模组市场领先地位,完成了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的研发和量产准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了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较上年快速增长;个人计算机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上半年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 智能汽车与座舱:25H1公司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毛利率为9.84%,同比微增0.13pct。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及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同步突破,已实现批量交付。超薄夹胶车窗玻璃以战略级创新支点定位,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同步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25H1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毛利率为23.3%,同比增长9.7pct。公司具备光学镜片、结构件、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51.75/64.26/80.55亿元,同比增长42.81%/24.17%/25.35%,对应PE为31/25/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新产品研发迭代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2025-07-13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丁彦文 | 买入 | 首次 | 精密制造平台化龙头,AI驱动引领成长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公司简介: 公司以玻璃盖板业务为基础,依托大客户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产品线拓展,同时拓展汽车、智慧零售、机器人等下游领域,打造平台化一站式精密制造企业。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70.63亿元,同增10.10%;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增38.71%。 投资逻辑: 消费电子业务:根据IDC,25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160万部,同增3.3%,全球增速1.5%,全球PC出货量同增4.9%,行业持续复苏。1)公司拓展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后道加工能力、金属中框精密加工和整机组装等新业务,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公司品类拓展&价值量及份额提升。2)创新方向提供潜在成长曲线。折叠屏方面公司具备UTG/CPI核心技术储备,深度配套大客户及安卓进行研发生产,有望受益于苹果折叠屏的推出。AI/XR眼镜拓展潜在客户,目前已与Rokid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提供零部件、模组、整机组装服务,加速产业降本及新品类渗透。汽车业务:根据盖世汽车,2024年全液晶仪表的搭载量占比已超80%;10英寸以上液晶仪表占比接近70%,车载屏幕走向大屏化、多屏化。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已与特斯拉、小米、比亚迪、宝马、奔驰、理想、蔚来等国内外头部厂商合作。公司产品品类拓展,覆盖中控屏、仪表盘、智能B/C柱、精密结构件、充电桩等。2024年,公司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 新兴业务:1)智慧零售业务公司与支付宝“碰一下”智能终端产品合作,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和规模化生产落地。2)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2025年1月21日,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在长沙举行了灵犀X1人形机器人套餐交付仪式,成功批量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预测2025-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75、64.26、80.55亿元,同比增长42.81%、24.17%、25.35%,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9倍PE估值,目标市值1500.80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28.6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电需求不及预期、关税风险、AI端侧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 ||||||
2025-06-18 | 华鑫证券 | 吕卓阳,何鹏程 | 买入 | 首次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消费电子平台型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双增,产业链垂直整合彰显优势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实现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公司业绩提升主要原因系公司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开始发挥成效,组装业务快速增长。 iphone17Air极致轻薄5.5mm,玻璃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望受益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iPhone17系列将推出四款机型包括标准版、Air、Pro以及Max。其中,Air主打极致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5.5mm~5.65mm,成为目前最薄的iPhone机型。该机采用7000系铝合金中框,后置单摄采用创新的"长条跑道"式设计。iPhone17Pro注重影像性能的提升,采用全新的"横向大矩阵"摄像头模组设计,配备4800万像素主摄和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其搭载的1/1.3英寸大底传感器和GP玻塑混合镜头,将大幅提升低光拍摄能力。预计Pro和Max两款机型将采用玻璃+金属拼接的设计。蓝思科技在玻璃、陶瓷、蓝宝石、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和功能模组领域稳居领先地位。在当下手机轻量化的趋势之下,公司能够提供高、中、低端手机背板的玻璃、玻纤等多种轻量材料解决方案,具备轻质铝合金、高端钛金属材料的大批量生产能力。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与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客户均有合作。我们认为公司的玻璃盖板产品有望导入下游大厂新品。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公司前瞻布局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核心制造平台 随着AI大模型、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的快速演进,人形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向通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元机器人、特斯拉和优必选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代表性企业。智元机器人以高自由度和低成本量产能力抢占市场先机,远征A1机器人全身49个自由度,运动能力领先;特斯拉Optimus复用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仿真训练实现类人步态,目标以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未来计划登陆火星;优必选深耕工业领域,凭借群体智能和模块化设计,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执行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范围。当前市面上灵巧手采用6-42个自由度的仿生设计。以特斯拉Optimus Gen2为例,产品配备了22自由度的灵巧手,具备进行精密操作的能力。蓝思科技自2016年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关键结构件,并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未来,公司将依托于工业机器人和整机组装领域的积累,导入更多自由模组和结构件,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家庭服务、医疗养老等场景延伸。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之一。 苹果将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公司UTG产品有望切入供应链 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这将是iPhone产品线的一次重大革新。这款折叠屏iPhone将采用横向"书本式"设计,展开后内屏尺寸达7.76英寸,接近iPad mini的显示面积,而外屏则保持5.49英寸的紧凑尺寸。在折叠屏技术方面,预计将采用UTG超薄玻璃OLED面板,力求实现"零折痕"的视觉体验。蓝思科技提前布局UTG和CPI等折叠屏核心技术,已为国内大客户批量供应UTG和CPI屏。同时,公司是北美大客户外观件和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并且正在积极配合客户进行折叠屏相关产品的验证,目前整体进度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领先的折叠屏技术以及提供玻璃盖板和组装等业务积攒下的口碑进入北美大客户的折叠屏手机供应链。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07.89、1443.36、1863.67亿元,EPS分别为0.96、1.52、1.9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1、14.5、11.1倍,我们认为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领域平台型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手机、PC等产品的迭代。同时,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UTG产品导入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 | ||||||
2025-04-27 | 信达证券 | 莫文宇 | 买入 | 维持 | 蓝思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点评:多元姿态迈入AI时代,业绩增长动能强劲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4月17日,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3亿元,yoy+10.10%;归母净利润达4.29亿元,yoy+38.71%;扣非归母净利润达3.78亿元,yoy+60.99%。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达12.80%/2.66%,分别yoy+0.28pct/0.62pct。点评 多元发展趋势良好,业绩增长动能强劲。据IDC数据,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苹果、小米分别yoy+10.0%、+2.5%。其中,由于积极有力的消费刺激政策,中国市场尤为亮眼。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较高景气度,尤其是苹果、小米等公司核心客户的持续增长,公司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2025年年度第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目前,公司多元化趋势良好,手机、电脑、可穿戴、汽车、机器人等业务体系完备。展望未来,中国的消费补贴仍有望在中期持续且力度或加大,AI发展或重新定义消费电子终端,并有望拉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核心赛道成长。公司技术底蕴深厚,与核心客户合作紧密,叠加今明年苹果公司创新高潮,公司或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资本结构持续优化,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5Q1,公司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达37.69%,下降到近年的新低。公司在第一季度加大了研发力度,研发费用达7.91亿元,同比增加37.6%,研发费用率同比+0.9pct达4.6%。合同负债方面,2025Q1达1913万,yoy+36.5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921.79/1123.13/1320.23亿元,yoy+32%/+22%/+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1/69.13/86.51亿元,yoy+45%/+32%/+25%。公司系AI端侧核心个股,我们看好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AI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短期股价波动风险。 | ||||||
2025-04-23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马智焱,黄佳琦 | 买入 | 维持 | 一季度利润稳定增长,奠定2025年成长基调 | 查看详情 |
蓝思科技(300433) 调整蓝思科技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并下调目标价至人民币24.7元,潜在升幅22.1%,维持“买入”评级。 重申蓝思科技的“买入”评级:我们维持此前对于蓝思科技的基本判断,即未来三个季度,公司有望延续今年一季度的强劲增长。1)今年下半年大客户新机型结构件、外观件等改款将带动蓝思相关业务向上受益。2)国内安卓客户在组装、新能源车以及IoT等业务及产品的增长会在今明两年为蓝思带来高速成长。3)机器人、AI眼镜、PC组装、汽车部件等业务都将取得收获,并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蓝思目前对应市盈率为19.9x,估值具备吸引力。 一季度利润稳步增长:蓝思科技一季度收入达到人民币171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28%,主要受到大客户的新机型以及安卓客户组装等业务拉动。毛利率为12.8%,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公司费用率为9.4%,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主要受到新客户新产品新项目等带来的研发费用增长影响。蓝思一季度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66%,同比增长强劲。根据公司业绩及展望,我们调整对于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 业绩会要点及展望:1)就美关税问题,目前公司受到的可能影响较小。因为公司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占比较小,并且通过越南、墨西哥、泰国等海外产能布局全球化。2)当前大客户的订单保持稳定。一季度的新机型有望改善金属业务利润表现。5月份将进入新机型的量产准备。3)公司的超薄夹胶玻璃正配合汽车客户做开发和认证,今明两年有望放量。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对蓝思进行估值。分别给予蓝思2025年智能手机与电脑类、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23.0x、28.0x、28.0x市盈率,得到人民币24.7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22.1%。 投资风险: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公司利润率承压,复苏慢于预期。公司主要业务份额提升弱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增加,费用增加较快,拖累业绩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