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国际 | 张一纬 | 1.72 | 1.97 | 2.23 | 平安银行:净利增速转正,Q4单季息差环比降幅收敛 | 2021-02-04 |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0年年报。
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持续缓解和中收快速增长,业绩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正增长;加权平均ROE 9.58%,同比降低1.72个百分点;基本EPS为1.40元,同比减少9.1%。得益于拨备计提压力持续缓解和中间业务收入表现靓丽,公司净利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公司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704.18亿元,同比增长18.30%,较前三季度34.03%的增幅进一步降低,Q4单季信用减值损失减少11.3%。
Q4单季净息差环比降幅收敛,存款结构调整、成本持续压降2020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996.50亿元,同比增长10.8%;净息差为2.53%,同比下降9个BP,主要受到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高于计息负债成本率降幅的影响,Q4单季净息差为2.44%,环比下降4个BP,较Q3单季11个BP的降幅有所收敛。资产端,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收益率有所下行。2020年,公司的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23710.43亿元,同比增长17.08%;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平均余额9388.57亿元和14321.86亿元,同比增长18.31%和16.29%;平均收益率4.28%和7.23%,同比均下降51个BP。负债端,定价管理加强,主动压降高成本存款,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拓展低成本存款,有效降低存款成本。2020年,公司的存款平均余额25177.98亿元,同比增长10.68%。其中,活期存款平均余额7936.62亿元,同比增长12.26%,占总存款比重31.52%,同比提升0.42个百分点。公司的存款平均成本率2.23%,同比下降23个BP。其中,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2.17%,同比下降25个BP;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42%,同比下降20个BP。
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多项业务表现靓丽2020年,公司非利息净收入538.92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间业务收入434.81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多项业务表现靓丽。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37.8%,主要因集团积极推进私行业务发展,带来个人代理基金及信托计划手续费收入增加;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5%,主要因信用卡业务量增长带来手续费收入相应增加;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59.7%,主要是贸易融资、债券承销和理财等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增加。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04.11亿元,同比减少7.5%,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及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益减少。
资产质量指标改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公司持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并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18%,较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关注贷款、逾期60天以上贷款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占比分别为1.11%、1.08%和0.88%,较2019年末分别下降0.90、0.50和0.47个百分点。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资本基础夯实,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0年末,公司拨备覆盖率、逾期6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1.40%、219.78%和268.74%,较2019年末分别上升18.28、29.44和45.8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于2020年2月完成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有效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中国平安,持续受益集团“金融+生态”战略,综合金融优势突出;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策略方针,积极构建和深化零售业务、对公业务、资金同业业务“3+2+1”经营策略,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科技赋能不断深化;信贷规模持续增长,负债端存款成本压降,资产质量优化,风险抵补能力增强。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我们维持“推荐”评级,2021-2023年EPS1.72/1.97/2.23元,对应2021-2023年PE13.52X/11.79X/10.43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 关闭 |
东兴证券 | 林瑾璐 | -- | 1.63 | 1.87 | 平安银行:零售对公业务亮点纷呈,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 2021-02-03 |
事件:2月1日,平安银行公布2020年年报。
点评:
全年营收、PPOP实现双位数增长,未来盈利释放空间充足。2020年实现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1535.4 亿、1073.3 亿、289.3 亿,同比分别增11.3%、12.0%、2.6%;主要得益于规模较快增长、息差维持高位,以及中收业务的较好表现。年末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13.4%,2020年净息差同比仅收窄9BP至2.53%,中收同比高增18.3%。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之下,拨备计提压力下降,全年信贷成本1.73%,同比下降达81BP,信贷成本预计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提前完成理财非标问题资产回表,并计提了273亿元非信贷拨备,拨备计提充足,为未来留足了盈利释放空间。
负债成本管控成效显著,存款成本大幅下行。2020年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32BP至2.32%,主要得益于存款成本的管控,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23BP。高成本定期存款(日均余额值)占总存款比重为52.55%,较19年下降4.5pct,其中对公定期存款日均余额较上年下降4.3%。
资产质量持续全面改善,不良生成率下行至2.4%。2020年末,不良贷款313.9亿,环比下降7.8%;不良率1.18%,环比下降14bp。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分别为1.11%、1.61%,环比下降47bp、15bp,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2.40%,较19年下降15bp,资产质量相关指标持续改善。拨备覆盖率(201%)维持较高水平,风险抵补能力持续较强。
核心逻辑:
背靠平安集团,受益于客户、科技、产品等资源倾斜。(1)获客方面,集团客户迁徙持续推进,贡献优质、高粘性客户。(2)科技方面,集团非常重视科技,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共享集团科技资源将赋能银行零售转型。(3)产品方面,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显著,能够提供一站式金融产品、服务;交叉销售模式下,有助于客户粘性进一步提高。
零售转型成果夯实,私行业务发展迅猛。平安银行自2016年开始零售转型,在集团资源支持和战略强力执行下,零售业务转型成效显著,2020年末零售贷款占比60.2%。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猛,私行达标客户AUM较上年末高增53.8%至1.1万亿,是零售客户AUM高增32.4%的重要因素。零售业务近几年强劲发展后,在客户结构上也有了明显优化。零售业务逐步优化的客户结构和持续审慎的风险管控,将进一步贡献盈利增长。
对公业务做精做强,战略客群拓展显成效。过去几年,平安银行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加大高风险资产退出力度,存量问题资产基本出清,对公资产质量已得到全面优化。同时,严控增量投放,精选行业、客户、产品,重点投放轻资产、轻资本业务。“3+2+1”对公战略持续推进,战略客群拓展成效显著,带来企业活期存款的良好增长(年末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16.6%,明显高于总存款增长水平)。
投资建议:平安银行2020年拨备前净利润保持强韧增长,并充分计提了非信贷资产拨备,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做实,未来盈利释放空间可期。业务方面,对公零售战略方向明确,推进成效显著。我们预计2021/2022 年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9.6%/14.7%,对应BVPS 分别为16.79/18.66元/股。考虑到公司明确的战略选择和强大执行力、以及集团资源和金融科技加持,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对公零售业务深化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给予1.8倍2021年PB,对应目标价30.2元/股,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失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监管政策预期外变动等。 关闭 |
中银证券 | 林颖颖,熊颖 | 1.68 | 1.90 | 2.16 | 平安银行:轻装上阵,优化内核 | 2021-02-03 |
平安银行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预计仍保持同业前列,手续费收入表现亮眼。公司做实核心指标,存款表现向好,夯实表内外资产质量基础。公司与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形成的协同效应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营收增速预计保持同业前列,手续费收入持续高增平安银行全年营收同比增11.3%,预计仍为可比同业靠前水平,带动全年拨备前营业利润同比增12.0%。公司非息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2.3%,YoY),带动2020年非息收入占比达35.10%,同比上升0.31个百分点,公司“双轻”战略成效逐步显现。全年利息净收入实现10.8%的同比增长,增速较前三季度(13.4%)放缓,主要受4季度息差收窄以及2019年4季度规模高增长的基数影响。
4季度息差环比收窄,预计2021年息差收窄压力缓解平安银行4季度单季息差环比3季度收窄4BP至2.44%,降幅较3季度(11BP)趋缓。4季度资产端收益率环比3季度提升5BP至4.62%,主要来自于结构的优化;负债端成本率环比3季度提升6BP至2.25%,主因市场化负债成本率的上行。展望2021年,经济的逐步修复、融资需求向好将缓解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预计2021年公司息差收窄幅度将小于2020年。
表内外资产质量优化,不良认定更趋严格公司4季末不良贷款率环比3季末下行14BP至1.18%;全年不良生成率为1.86%,较上半年(1.60%)有所上行,我们认为受疫情影响的滞后、不良认定更趋严格以及表外非信贷类回表确认的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4季末拨备覆盖率为201%,环比3季末下降17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38%,环比3季度下降50BP,预计在下半年国内经济企稳背景下,公司拨备计提压力减小。公司2020年加大力推进存量理财不良资产的回表与核销处置,优化表内外资产质量,打开2021年信贷成本释放空间。
估值考虑到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年EPS至1.68/1.90元/股(原为1.51/1.64元/股),对应净利润增速为12.5%/13.4%(原为8.2%/8.0%),目前股价对应2021/2022年市净率为1.48/1.34x,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监管管控超预期。 关闭 |
兴业证券 | 傅慧芳,陈绍兴 | 1.40 | 1.69 | 2.00 | 平安银行2020年年报点评:表内外不良“双清”、零售开启弯道超车 | 2021-02-03 |
平安银行2月1日晚公布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5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2.6%。
全年利润增速同比转正,表内外资产大幅核销处置。全年营收11.3%、PPoP12%,最终实现利润同比增速由20Q3累计-5.2%升至全年+2.6%,其中Q4单季度增速43%。拆分来看,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日均生息资产规模增长14.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18.3%以及成本收入比小幅节约0.5pct。
总体而言,在疫情对零售业务冲击较大的2020年中,公司通过较为灵活的对公零售阶段性摆布,以及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实现了规模的积极增长和收入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科技金融投入保持了较高力度。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除了继续加大力度出清信贷类资产不良外,对超过300亿的表外(理财等)瑕疵资产进行了一次性回表计提和核销处理。考虑到公司表外理财的绝对体量,我们预计资管新规对于利润表的冲击在2020年基本体现完毕,2021年公司在大中型银行中将率先轻装上阵,实现全口径不良生成和信用成本的双降。
20Q4信贷加速向零售倾斜,20H2高成本存款持续压降+规模恢复增长。全年NIM较前三季度收窄3bps至2.53%,拐点将至。随着货币政策温和转向及零售投放逐渐恢复,公司20Q4资产投放定价已经出现了环比小幅上行。未来继续关注对公五张牌及零售私行财富跨越式发展下的负债成本改善趋势,预计公司NIM即将迎来趋势拐点。
资本方面,公司核心一级、一级及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9%、10.91%和13.29%。公司年内进行了300亿永续债的发行。但考虑到今年是D-SIB实施时点,预计公司大概率将被纳入,仍有一定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需求。
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1、2022年EPS至1.69元、2.00元,预计2021、2022年底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6.80元、18.76元。以2021年2月1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0-2021年PE分别为14.5/12.3倍,对应2021-2022年底的PB分别为1.46/1.31倍。公司在2020年这一特殊阶段以经营数据自证过往3年对公出清彻底,且在目前环境下通过零售-对公转型/金融科技投入推动,经营较以往具备更多调整灵活性。未来公司业务摆布仍有优化空间,尤其是对公的资源配置有望联动地改善负债成本,而做大高净值客户的零售弯道超车已经开始,预计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仍将持续改善。我们认为随着转型推进,公司后续业绩弹性仍有提升潜力,维持对公司的审慎增持评级。 关闭 |
华西证券 | 刘志平,李晴阳 | 1.65 | 1.88 | 2.14 | 平安银行:业绩增速如期转正,资产质量跃升上调评级 | 2021-02-03 |
事件概述平安银行公布2020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1535.42亿元(+11.30%,YoY),归母净利润289.28亿元(+2.60%,YoY)。
2020年末总资产4.47万亿元(+13.4%YoY;+2.80%QoQ),存款2.67万亿元(+9.7%YoY;+4.83%QoQ),贷款2.67万亿元(+14.8%YoY;+3.14%QoQ);不良贷款率1.18%(-14BP,QoQ),拨备覆盖率201.4%(-16.89pct,QoQ),拨贷比2.37%(-0.50pct,QoQ);资本充足率13.29%(-0.57pct,QoQ);年化ROE9.58%(-1.72pct,YoY)。拟每10股派息1.8元。
分析判断::全年营收双位数增幅,4Q4计提放缓贡献单季利润增速达达43%,全年业绩增速如期转正全年营收和PPOP分别同比增11.3%、12%,环比前三季度的13.2%和16.2%略有放缓,但仍延续双位数增速,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幅达18.3%,其中委托代理业务贡献37.8%的高增速,主要得益于私行业务发展下的代理基金及信托计划手续费收入增加。
2020年信用+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提18.3%,但Q4单季计提同比缩量13.5%致归母净利润增速回升至+2.6%,较前三季度的-5.2%如期转正。
负债成本管控成效显现,息差降幅边际趋缓2020年净息差同比下降9BP至2.53%,其中Q4单季净息差2.44%,同环比分别降低18BP和4BP。一方面四季度资产收益率拐点向上,主要来自债券投资收益率环比上行25BP至3.18%拉动,以及受资产结构影响,高收益贷款投放占比提升;另一方面对公活存率提升,助力存款成本延续改善。公司新三年战略举措中提出“重塑资产负债结构,将负债成本管控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未来有望助推息差企稳回升。
年末核销力度强劲助力不良双降,资产质量全线向好2020年末不良率1.18%,环比以及较年初分别大幅降低14BP和47BP,创2015年以来新低,各类别贷款不良率全线压降。关注类贷款再次双降,Q4单季规模压降28%,占比环比大幅下降48BP至1.11%;逾期贷款占比1.62%,较年初压降62BP。2020年逾期90+/不良的偏离度已降至75%的绝对低位,逾期60+偏离度也在92%。Q4不良核销规模190亿元,同比增幅49%,带动全年累计核销同比增24.8%。公司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04.18亿元,同比多提18.3%,但其中贷款拨备计提仅431.48亿,同比明显缩减(-19%YoY),主要加大了非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力度。
零售突破进阶,科技赋能、综合金融贡献突出2020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第四年,经过业务的深度调整,包括客户数、AUM等各项指标再上台阶,正向贡献业务增量,另一方面,结构上,来自金融科技、综合金融等方面的贡献也更加突出。2020年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破亿(达到1.07亿户),贡献AUM增速32.4%%;私行业务表现突出,贡献AUM提升,私行达标客户数5.73万户,同比增长30.8%,AUM增速更是高达53.8%,占整体零售AUM的比例为43%,同比提升6pct;口袋银行APP月活达4000万,数字口袋APP累计注册企业客户突破百万户(达104.02万户),同比增长189.1%。
投资建议作为首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一方面,核心盈利稳健,资产质量跃升下减值计提的边际放缓加速利润释放,实现全年业绩增速转正;另一方面资负结构的调整,助力息差降幅收敛;此外,资产质量在加大核销下显著改善,不良压力明显出清,不良双降、不良率创近六年新低。同时平安银行的优异的基本面表现也验证了我们对于行业的判断,即盈利有望逐渐归回常态,同时资产质量拐点显现,均将带动市场对于银行板块预期的修复,板块估值将有明显回升。
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2%、12.4%、12.6%(原假设2021、2022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1%、12.4%);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8%、13.4%、13.8%(原假设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13.1%);对应PB分别为1.45倍、1.32倍、1.20倍。公司目前静态PB在可比股份行中居前,考虑到公司零售转型深化和金融科技赋能,资产质量夯实后,整体盈利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将公司评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
风险提示1)经济未来恢复不及预期,信用成本继续大幅提升的风险;2)公司经营层面的重大风险等。 关闭 |